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火车开到马路浪
- 秀才见老爷
- 大蚌壳里取珍珠
- 羊皮袄子反起穿
- 背起琵琶进磨房
- 贼赃
- 缺嘴淌鼻涕
- 大疖子
- 鬼上门
- 皇上的太监
- 腰里插杆秤
- 皇上翻牌
- 吃瓜子嗑出虾米来
- 耍把戏的手帕
- 屎茅栏刮旋风
- 鸡蛋壳擦屁股
- 秤跎掉井里
- 屎壳郎钻在面缸里
- 打起灯笼捡粪
- 上了枪膛的子弹
- 菩萨坐轿
- 碓臼里摊煎饼
- 柿子桔底加青矾
- 峰岭底的夜壶
- 鸭子吃螺蛳
- 烂膏药往别人嘴里送
- 华佗摇头
- 扫帚疙瘩倒个个
- 衬袖内发火
- 巡警的棍棒
- 炉子底下的废物
- 葫芦下井
- 说快板的溜大鼓
- 头顶上打火把
- 外甥赴外公的宴席
- 熟透的石榴
- 外馆的伙计
- 驴咬草帘
- 火油箱里放鞭炮
- 蚊虫叮菩萨
- 吊死鬼结绳子
- 蚂蚁子戴螺蛳壳
- 船尾朝北
- 王木匠的锯子
- 带草帽亲嘴
- 铁路上的火车
- 颈窝上插蒲扇
- 哑子尝黄柏
- 耳朵生在膝盖上
- 远洋轮上吹笛子
- 骑驴要饭
- 勒着孝带拜天地
- 落雨天担稈
- 包脚布当围嘴子
- 黑鬼掉在面缸里
- 画匠打了碗
- 鸭落田
- 最值钱的领子
- 呼口号
- 竹笋冒尖顶翻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