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包谷芯掉进茅坑
- 春天的气候
- 车胎放炮
- 没牙老婆喝热粥
- 梁山伯遇祝英台
- 铁勺子挖耳朵
- 捉个虱勒头里
- 捉黄鳝掉笆笼
- 青蛙穿套裤
- 属烟袋锅儿的
- 家家婆婆学跳舞
- 门槛上的砖头
- 半夜搓绳
- 鸭子上锅台
- 煽子蒲扇说话
- 死人头上抹浆子
- 瓦渣的豁屁眼
- 文庙前的旗杆
- 揭开蒸笼不吃
- 讨吃的婆娘养了个瞎娃娃
- 斜阳下照身影
- 火漏字把
- 王八想骑凤凰背
- 头枕茅瓷架
- 老太婆走路
- 烂泥田插竹
- 大椒就烧酒
- 鬼的胡子
- 老回回的亲,甘草的根
- 黑天过河
- 醋娘子吃青梅
- 老虫钻辣风箱里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吸铁石吸芝麻
- 臭虱钻进花生壳
- 青蛙吞火炭
- 坏在内,好在外
- 近视眼看告示
- 怀里揣把刀
- 眉毛上挂钉锤
- 半夜摸黄瓜
- 温开水洗脸
- 知心朋友的悄悄话
- 耗子钻炉膛
- 交易所的拿破仑
- 吃了灯草放屁
- 财神爷的土地
- 提着粪杓打猫狸
- 蛤蟆拴到鞭梢上
- 小卒子的规矩
- 瓶养泥鳅
- 麻绳绊脚
- 棉花里头的针
- 脚上带鞭炮
- 春秋望田头
- 楚霸王被困垓下
- 隆福寺东廊下
- 热山药蛋掉进灰坑里
- 半夜里铡草
- 利刀石上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