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骑驴带书
- 买碗的里外看
- 麻雀飞进糠箩里
- 扳不倒坐火车
- 乌鸦窝里养凤凰
- 婊子进教堂
- 耳朵后的疙瘩
- 半夜里梳头
- 吃西瓜喝凉水
- 挑沙填溶洞
- 蚂蚱眼
- 眯目妻眼望太湖
- 灶窝里相媳妇
- 划竹过节疤
- 小姨子坐在姐夫怀里了
- 单身汉睡的床
- 吴二爷卖布
- 光屁股打铁
- 蛤蟆窝里插了一棍子
- 王八过河
- 王胖子骑驴
- 蚂蚁掀泰山
- 窗棂里吹喇叭
- 秦琼三进鲁南庄
- 木头人做戏
- 阎王爷不在家
- 腊月鸡蛋
- 下雨不戴草帽
- 灶王贴在腿肚上
- 吃生姜就老醋
- 曲嘴拖鼻涕
- 不认识标枪
- 光刮风不下雨
- 抬头棺赴战场
- 茅房里扔石头
- 脚踏两条船
- 戴了口罩
- 娃娃掉在阴沟里
- 庙台上拉屎
- 秃大姐掉了假发
- 手插裤袋
- 买把韭菜不摘
- 电风扇下说书
- 汤罐里炖鸭
- 大海之中一点水
- 厨师试菜
- 迎风喃炒面
- 棉花店挂弓
- 赖客宝吃姜豆
- 鹅学鸭步
- 叫花子打架
- 霜降后的柿子
- 磨道驴子断了套
- 粗绳子缀风筝
- 木排上带信
- 拿稻草秆打更锣
- 照壁骂官
- 半夜下雨
- 水獭守渔汤
- 螃蟹下油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