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风浪大了船靠不到岸
- 榆木脑瓜
- 江南的茄子
- 木橛儿钉在墙上
- 讨口子卖米
- 锥子头上加枚针
- 筛子的底底
- 高兴得四脚爬地
- 哑叭伸冤
- 荷花池里着火
- 两口子认亲
- 船上烙饼
- 黄河里撒尿
- 阎王爷吃粑粑
- 算盘子上睡觉的人
- 高粱秆儿打狼
- 架梯子上天
- 鼻孔里插葱
- 做好的棉絮
- 孙云生办事
- 篱上挂南瓜
- 属蚂蚁的
- 笙笛合奏
- 宝金搓绳
- 穿草鞋上树
- 屎壳郎戴笼头
- 吃了门闩
- 粮店兼卖时装
- 倒吃糖葫芦
- 烂屁眼吃辣椒
- 杨继业数儿哩
- 毛竹做快板
- 树顶奏唢呐
- 藏人穿衣
- 没尾巴的风筝
- 芥骨子拧茵子
- 叶伯姆,姓脉个
- 屁斑虫跳舞
- 山蚕作茧
- 大衣柜不安拉手
- 茅坑边的草
- 戴眼镜迎宾
- 叫花子不吃淡饭
- 手长六指
- 骡子驮重不驮轻
- 黄河边上洗萝卜
- 大海里下杆子
- 茅车上的窟子
- 肚里点灯笼
- 坐在轿里翻跟头
- 死了丈母哭妈
- 秃老婆戴钗钗
- 吃了一肚子响雷
- 刨倒树捉老鸹
- 骑着毛驴看文章
- 蚂蚁爬到竹竿尖
- 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
- 早出儿子
- 门里打筋斗
- 枣胡子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