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粪堆上吹喇叭
- 见了骆驼不吹牛
- 脚后跟上耐刀勒
- 卖糖的敲锅
- 观音斋罗汉,罗汉斋观音
- 裤裆里藏肝脏
- 出了衙门骂大街
- 猫头鹰
- 小孩虾子
- 老海瑞上金銮殿
- 半夜里挠痒痒
- 卡巴地一链刀
- 土地老爷坐筲箕
- 吊死鬼抹粉
- 鼻尖上的黑痔
- 财神爷透屁股
- 睡梦里拾银
- 肚子里吃了萤火虫
- 臁疮腿看戏
- 油煎橄榄核
- 公子重耳拾破烂
- 泥水佬开门口
- 锅里的炸油条
- 头枕茅缸睡
- 骑着驴看唱本
- 耙红苕插屁儿
- 打谷场上的麻雀
- 阎王爷逃犯
- 屎壳郎吃芝麻
- 肚脐眼里长竹笋
- 大姑娘裁肥裤
- 屁股里夹划戟
- 借钱买衣裳
- 巫婆跑倒
- 桌子腿下的蛤蟆
- 顺腿搓绳
- 擀杖吹笛
- 山上叠山字
- 骑驴扛麻袋
- 丫环女带钥匙
- 驮盐巴过河
- 筷子配抵门杠
- 炮店里失火
- 楼板上铺席子
- 叫花子卖蚊烟
- 荠麦皮打浆糊
- 老鸹啄柿子
- 叫花子拉肚子
- 酥油里抽毛
- 霉干菜炒腊肉
- 捻毛线的纺锤
- 旱塘里的青蛙
- 绿头苍蝇见到屎
- 虫蛀的小枣
- 拿蜂伓做糖
- 背起唢呐赶集
- 周大集旗杆
- 高粱秆子做梯子
- 铁匠抡不好锤
- 纸扎店里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