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坟地里睡个酒鬼
- 投机商做买卖
- 屎壳郎打出溜
- 麻雀抓蚤子
- 懒婆娘上轿
- 扯掉画皮的魔鬼
- 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
- 生鸡蛋画花儿
- 刀尖上舔血吃
- 放了气的猪尿泡
- 阎王不在家
- 掏火棍子
- 茅屎坑里捞起来的砖头
- 司马之心
- 箩里拣花
- 治妇女的良药
- 清水糊亮格
- 两爷子打架
- 墨水瓶
- 古老宅
- 灶王爷吃鸡屎
- 棉花落进油缸里
- 雨天晒衣裳
- 娃娃敲小鼓
- 严老头子合会
- 头上插着风向标
- 城隍戴孝
- 活人眼里舞棒槌
- 药铺里拉抽屉
- 阎王老爷请客
- 砌墙的砖
- 秋后的茄子
- 黄连做笛子
- 关二爷当木匠
- 广成子的徒弟
- 口里含糖
- 领情的珍珠
- 耕田扬鞭
- 厨房旁边盖茅房
- 上山打柴,过河脱鞋
- 额角上栽月季
- 钢板床上铺海绵
- 麻雀回家
- 李鬼舞双斧
- 铲不下来的锅巴
- 茅厕里摊铺
- 养活孩子叫猫叼去了
- 毛主席里公文包
- 半吊子拉驴子
- 棒槌不换
- 孥儿放炮
- 两手提竹篮
- 皇上戴眼镜
- 滥竽充数
- 出锅的螃蟹
- 小两口结婚
- 水湿麻绳
- 吃柳条拉筐头
- 字写出了格
- 火车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