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尖脑壳达凳凳桩
- 吃竹竿拉笊篱
- 景德镇的大窑
- 染房铺里的捶布石
- 盲佬娶老婆
- 脱底棺材
- 鸡毛掉在火里头
- 瘫子赶强投
- 正月十五买门神
- 眼皮上挂钥匙
- 阎王不穿裤
- 半道上捡麒麟
- 炕头上的猫
- 赶孙家场过白庙子河
- 放屁扭了腰
- 灶坑里烧窝窝头
- 戏台上的垛子
- 买镜子买了个铁圈圈
- 乌鸦高歌
- 阎王贴告示
- 油罐子打了耳子
- 嗑瓜子嗑出珍珠来
- 头痒抓脚跟
- 狐狸号脉
- 水里摸泥鳅
- 檀公三十六计
- 桅杆上栽白菜
- 对着大风吃炒面
- 刀剜黄连木
- 干饭揭早了锅
- 吃荆条屙粪箕
- 广东人唱京剧
- 牛皮大鼓
- 背石头下河
- 太上老君炼丹
- 买了麦子买笼屉
- 黄霉天,小人脸
- 茅事地开沟
- 满族的头发
- 后脑壳的头发
- 瓜儿只拣软处捏
- 尿壶里屙屎
- 打火机点烟
- 张寿生靠友仁
- 外头吓杀里头空
- 古庙里的签筒
- 吃盐翻跟头
- 没钱买海螺
- 老猫扯呼睡
- 两个鼓槌
- 脚锣盖当眼镜
- 蜘蛛摆下八卦
- 纸里包火
- 茅缸里捡张纸
- 瓜地里套豆角
- 打井的吃饭
- 斧头打凿凿入木
- 泥水里拱出来的硬壳壳
- 老婆婆的脚
- 孙大生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