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手心搭戏台
- 屎克螂飞上烟斗锅
- 多年的老马桶
- 土地庙没顶
- 小偷挖石灰
- 乘车来的人
- 胸口上挂烧饼
- 做砖的坯子,插刀的鞘
- 刀尖上耍把戏
- 粪缸里的石头
- 凑鸡毛
- 滚油锅里添冷水
- 水道屋顶帆到瓦
- 床底下躲雷公
- 鸭吃砻糠
- 萝卜敲锣
- 冬瓜戴礼帽
- 女儿穿娘鞋
- 怀里抱冰块
- 龙王打喷嚏
- 驮石头上山
- 断了履带的拖拉机
- 半个月做床棉絮
- 秀才的书箱
- 破鞋帮
- 仰巴脚尿尿
- 谢谢礼拜九
- 灯草灰上大秤
- 大年夜讨债
- 雪塑的菩萨
- 火塘边舞镰刀
- 精神病院的医生
- 厨师动锅铲
- 补破锅的揽瓷器活
- 马蜂叮屁股
- 包老爷断案
- 帽没儿做鞋垫儿
- 甘甜
- 屋脊上睡觉
- 长洲卜碌
- 面条拌面疙瘩
- 饿皮臭虫
- 苞谷糁里下汤圆
- 媒婆子丢婚帖子
- 心慌吃勿得热粥
- 放屁拍桌子
- 家雀跟着檐蝙蝠飞
- 罐子里掏虾米
- 茶壶没嘴儿,酒壶没梁儿
- 跟着巫婆子跳假神
- 麻疯佬打的拳
- 冰糖放在枕头边
- 旱地拔葱
- 牙儿喝酒
- 破絮包脑
- 拿着擀杖子当笛吹
- 张三儿当土地
- 私生子回煞
- 头浪顶灯笼
- 卖地瓜的不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