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秫秸当门闩
- 小孩子吃泡泡糖
- 阎王爷拉风箱
- 罗塘寺下集
- 驼子跌跟头
- 高射炮的瞄准器
- 旗杆浪绑鸡毛
- 茅房上盖洋楼
- 山猫的耳朵
- 月里穿棉鞋
- 盘子盛水
- 大白天碰见阎王爷
- 搭着老爷喝杯酒
- 老虫钻勒风箱里
- 金簪儿掉在井里头
- 戏场里的婆姨
- 秋后的菖子棵
- 饭店里回葱
- 摔破的瓷盘子
- 盲佬碰乱纱
- 大白薯掉进炉子里
- 驼背做小旦
- 儿子给爹抹胭脂
- 连鬓胡子吃糖稀
- 锣鼓家伙
- 擦脂粉进棺材
- 买匹布做裹脚
- 打灯笼拾粪
- 新衣服上打补钉
- 屁股上挂铃铛
- 吹糖人出身
- 梦合里娶婆姨
- 瘫子遇见瘸子
- 花岗岩的脑袋
- 手推车爬坡
- 房顶落雪
- 拉了秧的黄瓜
- 石头浪掼乌举
- 过了时的皇历
- 痨病鬼开药店
- 养孩子养成葫芦了
- 吃冰拉冰
- 东席不管西席
- 蚯蚓上墙
- 生石灰浇水
- 两个消防队员吵架
- 判官要饭
- 老驴吃黄瓜
- 石灰石进了火窑里
- 你也吃这井里水
- 耳东
- 克老婆透壁虱
- 小孩见荔枝
- 瘌痢头拾着辫子
- 石沉大海
- 囫囵吞人参
- 瞎目上山
- 小偷拉二胡
- 路旁的甘蔗渣
- 男人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