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摘到果子破伤腿
- 谢家香火
- 黏米遇见糍粑
- 旅游地区晒摇裤儿
- 癞痢头上生疮
- 画笔敲敲
- 糟坊关门
- 乌龟洗澡
- 南天门拉大车
- 高射炮手
- 半夜喊开敬德门
- 童子拜观音
- 小娃吃拳头
- 石灰里头打筋斗
- 麻布袋上绣花
- 吐沫粘麻雀
- 当胡子的遇见劫道的
- 拿上墓冢比泰山
- 药材店里格抹布
- 油炸鼻涕
- 灯草烧灰吃进肚
- 起火上房檐
- 螃蟹爬竹竿
- 不恨绳短怨井深
- 乌鸦攀高枝
- 秀才不识字
- 瞎雀撞到谷摞上
- 半夜下饭店
- 活人拜泥胎
- 往石灰窝里扔砖头
- 两爷搬冲担
- 车皮挂上了火车头
- 剃须留鼻毛
- 高黏除的膏药
- 姥姥家没有儿
- 乌龟下王八
- 扁鼻佬戴眼镜
- 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 癞蛤蟆跳进烟囱里
- 电壶里开水
- 不愣打枣
- 大胖子跳井
- 鸭子掉进粪坑里
- 公公背他儿媳妇过河
- 惧内掌团营
- 郎中先生开棺材店
- 扁担高头搁鸡蛋
- 夜盲老逃荒
- 田家阿奶吃糖儿
- 沙滩上拉车
- 裁缝摸尺子
- 嘴上加盖儿
- 半道上捡个孝帽进灵棚
- 上鸡窝摔跟头
- 茅梁板上睡觉
- 开水锅头煮娃儿
- 洋人听说书
- 筷子篓里挑旗杆
- 卖布的呼喝
- 观音菩萨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