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罗锅子上树
- 柳条儿串王八
- 妻死贼上房
- 闭着耳朵吃海蜇
- 泼妇开骂
- 喇叭上安鼓风机
- 土地爷打蚂蚱
- 绿头蝇怀孕
- 大嘴乌鸦
- 绑匪撕票
- 小娃仔过年
- 膏药贴嘴
- 长工的住房
- 说着风便扯篷
- 打猫儿吓贼
- 茅坑石头
- 发了酵的馍馍
- 坐着木墩吃西瓜
- 还冇上床先争被
- 蝼蛄吃庄稼
- 青石板上过日子
- 地葫芦不叫地葫芦
- 爷爷坟头哭妈
- 竹匠劈毛竹
- 钝刀子杀猎
- 麻袋布上绣花
- 怀里揣着老玉米
- 眼中钉,肉中刺
- 秫穗秆当门栓
- 胡蜂窝
- 背棺材跳河
- 蚂蟥听水响
- 尿尿掏出指头儿啦
- 又做师公又做鬼
- 壁上种灯草
- 油缸里的皮球
- 手心长胡子
- 玉帝进了水晶宫
- 上轿找轿夫
- 向阳石榴
- 石灰墙上挂灯笼
- 卖门神的翻了船
- 妲己开口
- 熊字写成能字
- 酱缸帽子扣绞椎
- 郭呆子犁田
- 鹤的尾巴
- 鸭子屁股
- 外甥同舅舅下棋
- 粉笔文章
- 曲蟮打冤家
- 竹筒里爬长虫
- 粗瓷茶碗雕细花
- 倒骨包上长毛
- 讨吃的请客
- 卖稀饭的摇头
- 青蛙跳上大鼓
- 桂花落叶
- 弥陀老爷贴膏药
- 胶粘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