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耗子下崽
- 屎克螂掉在饼铛上
- 喜鹊窝里捣一竿
- 戏场的婆姨
- 高梁杆上点火
- 胸口上涂颜料
- 探照灯前开电筒
- 房檐下的冰凌棍
- 裤裆里面打雷
- 鹞儿胡同的队伍
- 种下豌豆收荞麦
- 落井的葫芦
- 蚂蚁窝里爬出个土鳖子
- 歪嘴吹唢呐
- 挑水带洗澡
- 金银上市
- 拍马屁拍到大腿上
- 使铜钱
- 东岳庙的小鬼
- 木偶进棺材
- 隔山打隧道
- 旱地的南瓜
- 烂脚巴的鸭子
- 门槛浪葛鸭蛋
- 叫花子卖米
- 扳着指头算帐
- 石头上甩乌龟
- 癞痢头上搭浆
- 麻雀吃葫豆
- 墙上有耳
- 长虫的沟子
- 小孩子见了糖罗汉
- 兵舰载灯草
- 杨二郎的慧眼
- 乞丐掉木杖
- 唐朝故事
- 叫花子炼油渣
- 自己讲的不知道
- 拣芝麻凑斗
- 风吹弱柳
- 剃头地拍巴掌
- 土地爷打竿鼓
- 缺牙齿吃豆子
- 秃子头上栽羊毛
- 秦桧要饭吃
- 楼上屙屎
- 眠床下拜年
- 胳肢窝里的汗
- 枯庙旗杆
- 香木缘的表兄
- 当红娘还包生崽
- 吃过响午饭搭早车
- 竹筒倒乌豆
- 梦里吃糖瓜
- 山中无甲子
- 放鸭子的睡早晨
- 黄河里插竹竿
- 城墙上拉尿
- 柏油马路过牛羊
- 大丈夫有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