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花上钱儿透病人
- 草垫上绣花
- 鼻烟壶掉到醋缸里
- 玻璃上碾黍子
- 玩彩船的伴乐
- 蚯蚓爬在南瓜叶子上
- 秦琼不拿锏
- 厕所里放玫瑰花
- 墙里头的柱子
- 愚公的房子
- 小偷顶面板
- 大字无横
- 胡子上天
- 出师前折旗
- 瘌痢烂了罗
- 破小布衫
- 大姑娘瞧女婿
- 黄狼拉油条
- 接着葫芦挖籽
- 丢了羊群拣羊毛
- 瘌痢头打伞
- 寒山寺的大钟
- 旱苗得苦露
- 蜂糖里着香油
- 红绸子绣牡丹
- 碗边上的饭
- 芝麻绿
- 磨完面杀驴子
- 老嬷嬷吃槐叶
- 半夜里回家不点灯
- 土地佬坐软椅
- 不管穗子大小
- 春节前的年货
- 拿糕擦督子
- 姐儿俩放屁
- 长竹竿进巷子
- 县太爷唱二簧
- 常胜将军临敌
- 上门买卖
- 石匠錾磨子
- 蒋干过江
- 炒黄豆
- 螃蟹咬着鹭鸶脚
- 草鞋上拴鸡毛
- 斑鸠抱窝
- 吃酒下红薯
- 小胡同里扛竹竿
- 星斗落进磨窟窿
- 提着尿罐上梯子
- 阎王唱戏
- 瓜皮子戴斗笠
- 蘧伯玉带笼头
- 马槽里没马
- 大姑娘怀孕
- 河里的石头
- 驴屎角子
- 拿着空心草瞧人
- 黄杏熬北瓜
- 过了三天又一圩
- 缺牙巴啃猪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