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 吊线风吹笛子
- 屁眼内夹抬斧
- 裕国庄演故事
- 牙医治牙病
- 耗子吃猫屎
- 大粪坑里竖牌坊
- 相见时只恨不是晚上
- 王楼里孝帽子
- 火烧目眉
- 太监开会
- 滚油锅里扔冰块儿
- 湿水炮仗
- 稳痀的穿长衫
- 土地老爷坐到水盆里
- 卖子麦子买蒸笼
- 蚂生毛
- 卡地嘎锅铲
- 回光返照
- 张天师碰着鬼迷
- 棺材里打锣
- 冰棒放进热火炉
- 歪嘴骑驴
- 面糊里磨镜
- 烂笆篓里的泥鳅
- 摸着光逗乐
- 荞麦皮榨几锤
- 往黄河里灌水
- 扎鞋底不拴线结
- 买棺材搭铺盖
- 刀不学枪不学
- 阴沟里行船
- 头上长疮,脚下流脓
- 单眼子看老婆
- 泥娃娃买不倒翁
- 死了老婆哭妈
- 染料坊的幌子
- 酱缸腌萝卜
- 层脊上放西瓜
- 拖拉机追火箭
- 陈世美娶个再嫁女
- 硕嘴吹海螺
- 切糕棍子
- 茅草洒汽油
- 干炭块子掉在冰滩上
- 当夜捉贼,当夜送衙
- 江湖人耍猴
- 填进磨眼里的东西
- 螃蟹的腿
- 杨木扁担
- 到站的火车
- 雪埋物
- 叫花子害病想人参
- 外公哭儿
- 茅坑里铺地毯
- 玉皇爷的帽子
- 火车到站,轮船靠岸
- 盲人跺脚
- 神仙的茅坑
- 到手的肥肉换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