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瓢盛饺子
- 小猫儿喝烧酒
- 庄稼人刨地
- 卷只舌头念经
- 打墙板儿
- 扁担料子
- 看到失火唱小曲
- 花椒不叫花椒
- 卖了裤子买镯子
- 支歪墙的木柱
- 大笔素描
- 画里的烧饼
- 吃辣的送辣椒,吃甜的送蛋糕
- 两大钱开个小店
- 纸场河的亮壳子
- 乐器合奏
- 郭呆子帮忙
- 戏台上的装饰
- 城隍奶奶接生
- 龙门刨上的工件
- 小庙的神仙
- 小螃蟹儿
- 陈醋当黄酒喝了
- 歪嘴骡子卖了驴价钱
- 豁嘴淌鼻涕
- 屎壳郎爬沙滩
- 水笃糍粑
- 传言过语
- 嘴里拉出牛肉
- 甘蔗支危房
- 石柱戴凉帽
- 茅斯里的石头
- 妈妈的众姐妹
- 螃蟹入窟窿
- 大佛殿里的罗汉
- 走子路撒尿
- 牙齿咬舌头
- 裹脚布当围嘴嘴
- 坟场里唱戏
- 西施放屁
- 门里的金刚
- 门脚上砍萝卜
- 称二两棉花
- 班长坐在台上
- 屎蚵螂飞到面簸箩里
- 老头儿讲故事
- 倒坐炕台扇扇子
- 桶底渗出水来
- 阴间找朋友
- 铁打的蒸馍
- 土地爷跟鬼打架
- 草拔了根
- 端午节前的癞蛤蟆
- 猪尿泡比刀子
- 斑鸠教鹁鸪
- 关老爷赴宴
- 衣架撑裙衫
- 癞蛤蟆吃天鹅肉
- 秃丫头钻到娘怀里
- 莲花池里下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