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骑在毛驴上看唱本
- 上茅池排队
- 姑娘咳嗽
- 割屁股补脸蛋
- 抱葫芦不开瓢
- 火车头拉纤
- 荷花塘里失火
- 脑门儿上抹黄连
- 山神爷照镜子
- 老外洗澡
- 擀面杖当吹火筒
- 耗子啃旗杆
- 山里的石榴剥了皮
- 沙滩上砌宝塔
- 蜘蛛繁殖
- 远洋轮出国
- 徐策跑城
- 顶起石磨跳加官
- 扁嘴子掉到粪缸里
- 竹篙晒衫
- 破棉袄套绸褂
- 吃了猪尿脬
- 屁股插芦花
- 骑自行车双丢把
- 景德镇的瓷器
- 陈抟的兄弟
- 包脚布做衣领儿
- 明烛的屁股
- 夜壶里煮粥
- 谷子地里的石头
- 弹琵琶的人
- 对着镜子竖大拇指
- 卖柿子的
- 阎王老做寿
- 黄沙里搀水泥
- 烤煳的猪头
- 钥匙挂大胸口上
- 饭馆里的抹布
- 提大茶壶的升老板
- 巧妇去做无米之炊
- 走路拄双拐
- 茅屎里嗑瓜子
- 土地爷穿素服
- 手长衣袖短
- 穿衬衫烤火
- 小儿放纸炮
- 推碾子不拉磨
- 脚底板抹石灰
- 灯草掉在水里
- 瓜田里拌跤
- 卖菜里不用秤
- 漫天飞雪
- 蚂蚁子过喜事
- 小偷滑冰
- 底片上的人
- 属炮仗的
- 急时抱佛脚
- 酒糟煎鸡蛋
- 城门洞口扛竹竿
- 茶馆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