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开口的邮筒
- 裤裆底下插扁担
- 秫秸秆做栏杆
- 鹞子过江
- 屎壳郎爬到拜盒里
- 日头上戴眼镜
- 大圣吃毫毛
- 吕字中间没一撇
- 吃了个顶针子
- 赵老送灯台
- 半天云里打石灰
- 河滩上撑船
- 土虫钻进花生壳
- 驴粪蛋上包锡纸
- 吊煞鬼擦粉
- 有屎不拉
- 扯旗又放炮
- 狐狸遇上小口瓶
- 摊煎饼的干活
- 麦芒头对引线头
- 爆竹捻的脾气
- 撒尿打冷战
- 跟着巫婆跳假神
- 城楼上看打架
- 笼子里的老鸦
- 胡同道里扛檀条
- 半空中的广播喇叭
- 小偷变强盗
- 推人落井还要滚石头
- 马桶盖当托壁
- 没牙的徒弟
- 蜗牛爬树
- 竹简倒豆子
- 毬头子顶上冻凌
- 沙摊上拉车
- 池塘的浮萍
- 墙头上栽花
- 冰做当拐杖
- 张松阅书
- 孟光做饭梁鸿吃
- 跳犊子下坡
- 好酒装瓶
- 苞谷蒸酒
- 碗大汤宽
- 屎克郎戴花
- 踏碎皮球
- 大胡子喝面汤
- 打鼓上小城
- 斗大的铜铃
- 蝌蚪聚会
- 咸菜炒大葱
- 老头儿吃小粉
- 堂屋里推车子
- 冷灰里冒出个热豆子
- 丁山的茶壶
- 灶王奶奶
- 棺材里擦粉
- 灶王爷打筋斗
- 猪尿泡捅了一刀
- 老大娘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