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龙王爷面前挑水
- 黄酱掉在裤裆里
- 蚂蟥叮虱子
- 孟母三迁
- 称花钉定
- 老鸦高歌
- 挂在磨盘上的扫帚
- 叫饭吃
- 聋子打贫
- 药铺的抹布
- 发臭的酸奶
- 阎王爷欠钱
- 蚂蚱儿尥蹶子
- 蚂蚁爬上竹竿尖
- 赶龙王下海
- 半天中撒小米
- 麦秆当秤称人
- 上厕所不带手纸
- 蚂蟥咬不进
- 屎壳郎哭它舅
- 菩萨的心
- 米锅刚开抽柴火
- 宝塔尖尖拿大顶
- 食红猪肉屙白屎
- 雪天送炭
- 叫花子唱山歌
- 拐子入殓
- 仓里无米
- 坐着椅子叫丫鬟
- 墙头开花
- 阎王不戴帽子
- 麻雀儿虽小
- 过了冬至种小麦
- 染布不匀
- 雨落灰堆里
- 丫头管钥匙
- 盐罐发虫
- 老太婆吃海蟹
- 饭店里委葱
- 常春藤搭在墙头上
- 给皇帝儿子祝寿
- 狂风中的海浪
- 耗子偷油喊捉贼
- 烟囱上翻跟头
- 琉璃球掉进夹缝里
- 哑神肚里挂算盘
- 光朗头浪顶西瓜
- 布袋里装拐杖
- 木作坊里开张
- 狐狸入虎穴
- 俩火车碰头
- 屙尿洗筲箕
- 热石头浪格蚂蚁
- 不倒翁掉在血盆里
- 铁丝掐洋钉
- 屎壳郎拜把子
- 睛天不赶路
- 馋鬼进药店
- 电线杆起火
- 砍头郎喝烘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