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提着尿罐子要饭
- 胡桃果肉
- 屎壳郎拉稀
- 王宝钏住窑洞
- 乡下人戴眼镜
- 弹花捶rue到屁眼儿里
- 西施戴花
- 临死吃黄连
- 手里的泥鳅
- 北京鸭吃食
- 皮条面筋
- 热锅上的油渣
- 染坊人穿白裤
- 强扭的瓜
- 南瓜刨皮
- 耗子拖秤砣
- 看照片找对象
- 黄鼠狼躲勒鸡棚上
- 拿别人崽打赌
- 巫婆遇上神汉
- 外国人的买卖
- 苍蝇落到鸡蛋上
- 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
- 火烧套马杆子
- 大风里吹牛角
- 过喜事参阔胥
- 失去的光阴灭了的火
- 癞蛤蟆爬到脚面子上
- 耙子搔痒
- 门缝里瞅人
- 豆芽菜碰撩檐
- 笔头掉到面缸里
- 旗杆上挂水壶
- 死莲花有藕
- 胡子长疮
- 娘姨做阿妈
- 说快书的溜大鼓
- 罐里捉王八
- 起重机吊灯笼
- 吃了烤肉到卢沟
- 捻捻转儿
- 温度计放在热水里
- 木吊桶落在井里
- 恶人的棍子
- 老人咂烟
- 驼子跌筋斗
- 从恶水缸跳到毛坑里
- 麻雀跳到泥沟里
- 撒尿过笊篱
- 癞痢头囡嗯
- 冷锅里爆豆子
- 肚子里生疮
- 上轿才扎耳朵眼儿
- 光屁股女人坐板凳
- 剃头的拉耳朵
- 驴子断了套
- 鸡蛋里挑刺
- 夜半三更上厕所
- 电线杆子当牙签
- 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