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钟旭受骗
- 张天师着鬼迷
- 耗子钻到烟囱里
- 胡桃肉
- 锣筐盛石灰
- 杨宗保成亲
- 老西子回家
- 光着脚板踩玻璃小碎块
- 蚕子牵丝
- 碓窝子翻船
- 吃了颗青橄榄
- 大便带出个擀面杖
- 看戏的拍手又叫好
- 放屁扭腰
- 薄冰上走人
- 苏孬子口水
- 癞癞姑吃芝麻
- 骑毛驴看帐本
- 要饭的走到悬崖边
-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没有底的棺材
- 麻雀找食
- 狼头上插笋
- 针尖尖对栗板刺
- 大姑娘买夜壶
- 东方不亮西方亮
- 棒子面打糨糊
- 见到猫就害怕
- 外甥哭妗子
- 阎王的屎
- 柳木棺材
- 赌博人借当
- 卖缸甏断脱扁担
- 屎克螂扎到染缸里
- 王麻子贴膏药
- 秃了出家
- 大年夜嗮衣服
- 水中寻铁锚
- 肚里拉二弦
- 老鸹衔着蒜臼子
- 飞行员握驾驶杆
- 属墙头草的
- 孙大圣听到紧箍咒
- 吃荆条屙粪筐
- 吃黄连拌苦莜
- 蘸水的麻绳
- 肚母脐儿长疮
- 俩公婆弹床
- 半夜吹笛子
- 金盆里装泔水
- 耍傀儡子的遇见路劫
- 叫化子碰上个要饭的
- 脚盆洗脸
- 张四的锅饼
- 吹喇叭,打鼓
- 石狮子戴的木铃铃
- 油车里枕头
- 秃子头上擦油
- 叫花子玩龙灯
- 墙上挂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