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装猫吓耗子
- 入了棺材吃人参
- 眉毛稍上挂棒槌
- 毬得老子跌的捣金铺里
- 砍倒树捉八哥
- 密蜂酿蜜
- 背着粪筐上坟
- 花骨朵碰在屠刀上
- 拴绳子养海带
- 水蝎子
- 酒鬼最后大出血
- 鼻孔里塞灯泡
- 出门两条腿
- 老鴰叮蚌壳
- 油滓发白
- 隔山织布
- 茅坑里放玫瑰花
- 高粱地里种荞麦
- 粗大腿立杨桩
- 小孩做戏
- 乌梅
- 驼子跌跤
- 无尾虼蚤
- 封建家庭的媳妇
- 城隍老爷出主意
- 被伍地玩龙灯
- 张家的笊篱给李家送去了
- 撂下拐棍作揖
- 鸡毛打脑袋
- 蝎子摇尾巴
- 小捲花枝
- 火上浇油
- 秀才读文章
- 项羽过江东
- 未过门的黄花女
- 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姻缘
- 瞎屎壳郎
- 吹着步上找裂缝
- 不敬老板敬伙计
- 烂了脚丫子
- 秋白菜
- 吃纣王俸禄
- 轿里伸出绣花鞋
- 老头儿发牌气
- 刺猬发怒
- 萝卜不大
- 桅杆顶上安灯
- 聋子闻雷
- 上北京走怀柔
- 足球进网
- 麻线上扯电灯
- 熟透了的槟果
- 藕粉煮糍粑
- 茅厕的石头
- 石匠锻磨子
- 铁公鸡还套三道箍
- 石子投进水里
- 河沟里撒网
- 卖切糕的掉进冰窟窿里
- 先吃黄连后吃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