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高粱地里撵鸭子
- 瞎姆妈养个死伢
- 扛棺材跳水
- 落雨收柴
- 土地爷喝粥
- 大蒜苗当枕头
- 棺材跟前放炮仗
- 弹子掉在铜锣里
- 割卵子敬神
- 木棒敲铜锣
- 小港子里撑船
- 家神透外鬼
- 黄土埋到嗓子眼儿
- 衣袖短
- 烙馍卷指头
- 黄豆芽子炒片粉
- 碾盘上的翻筋头
- 泥鳅掉到油缸里
- 蚂蚱飞到药罐里
- 圆仔炒大面
- 癞蛤蟆想天鹅肉吃
- 烟囱不通气
- 从右眼穿过左眼
- 叫花子守马路
- 小孩有病
- 牵骆驼上楼
- 黑老鸦漂白
- 机器上抓东西
- 卖油姥儿吃甜瓜
- 药店里的揩布
- 刮风带痢疾
- 棉花条子敲锣
- 竹篓里的豆芽
- 打架拿块热红薯
- 焦家药店
- 麻雀没尾巴
- 树叶遮屁股
- 强徒过了杀空枪
- 吃灯草放屁
- 棺材里放镜子
- 大马勺掏耳朵
- 胆小鬼当兵
- 南山的核桃
- 马勺当锣敲
- 刚理发的碰上络腮胡
- 除夕进厨房
- 垂子打磨石
- 漏壶里灌水
- 草甸子的苇子
- 叫花子背不起
- 磨道里驴
- 落雨天背棉花套
- 看戏嗑瓜子
- 驴子生只象
- 吞不下扁担
- 外公死儿子
- 狐狸嫁给黄鼠狼
- 油氽棋子
- 神堂上挂草包
- 冷水打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