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耗子滚进米缸里
- 吃了灯草灰放屁
- 卖了大褂买衬衫
- 大姑娘看新房
- 蝎子跑到刺猬身上
- 裱糊匠开糟坊
- 赵公明的儿子
- 灯草打烂锅
- 半天云的口袋
- 火烧生柴
- 阎王开饱店
- 黄鼠狼戴纱帽
- 厕所里开店铺
- 耗子的家
- 错蜒吃尾巴
- 石头碰着老鸦嘴
- 机关枪打鸭子
- 老头子吃砒霜
- 竹蓝子打水
- 生意人碰到劫路贼
- 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
- 两个化子拜堂
- 楼上学瓦工
- 法儿他妈把法死了
- 手抓芝麻不漏
- 大秀才扛麻袋
- 叫花子进衙门
- 刚结婚的黄花女
- 郭呆子不认得吊罐
- 海螺壳里睡觉
- 红葱剥皮
- 唱戏的抖三抖
- 小刀子哄孩子
- 篾匠店的徒弟
- 魔术师的道具
- 后脑勺的头发
- 路滑拄拐棍
- 叫花子吃闵姜
- 泥鳅跌进碓窝里
- 王大娘的裹脚步
- 叫花子喝醋
- 喝凉水就生蒜
- 半路上拾碗片
- 两个哑子困一头
- 赶马车人的草料袋
- 调羮儿掉了把儿
- 茶杯里的糖块
- 吹鼓手跳舞
- 灯笼杆上挂白布
- 火烧木鞋
- 棺材里如出头来俩
- 城里王家卖糖人儿
- 空肚的柳树
- 进站的火车
- 土地爷的拐棍
- 两手插在口袋里
- 老翁吹喇叭
- 船仓、垛底、屋旯旮
- 香吉士的眉毛
- 乞丐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