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黄连木刻成的人
- 爷爷给孙子做寿
- 癞蛤蟆跳到鼓石上
- 手不麻利怨袄袖
- 胸膛里掏走了五脏
- 弹棉花榔槌轧在木排里
- 赤膊钻进麦穗堆
- 不撞南墙不回头
- 鸭蛋生脚
- 毛脚蟹腾云
- 你妈带你去上班
- 肚饿不论荞和麦
- 奶茶放冰糖
- 张驴儿他爹
- 青蛙求偶
- 锔锅的戴着眼镜
- 高考
- 大海当中打落剑
- 没眼的狼叫唤
- 打发闺女,娶儿媳
- 花旦念白
- 牛魔王学好
- 吃馍不喝汤
- 关云长失荆州
- 樊梨花下西凉
- 逆水里行船
- 韩国人和日本人吵架
- 桐油罐子
- 燎窝的马蜂
- 老娘娘看画儿
- 屎克螂爬到粪堆上
-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帘子脸
- 剃头店里放粮
- 帘子脸儿
- 核桃栗子一齐数
- 庄稼汉扛木锨
- 山头顶上倒马桶
- 并州剪子苏州绦,扬州草鞋芜湖刀
- 娃娃拔萝卜
- 田螺的屁股
- 碓杵脑袋
- 顶得石臼做戏
- 下山丢拐棍
- 叫唤雀
- 穿短裤着洋袜
- 喃无佬跌落屎坑
- 小两口打架
- 破布上绣花
- 水瓮里拔杆杖
- 头醋不酽
- 蝎子的大便
- 春天的榆树
- 周仓试老爷
- 耗子尾巴长疖子
- 断了轴的车
- 刺猬
- 给白人戴黑帽人
- 石头上打乌龟
- 时迁进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