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打瞌睡碰上枕头
- 南瓜生勒甏里
- 戏台上的麻雀
- 吊死鬼不穿裤子
- 赤卵着长衫
- 蒸馍不添水
- 捉狐狸不着
- 秃老亮打伞
- 洗脸盆扎猛子
- 顶梁柱当柴烧
- 甘蔗出土
- 捂住耳朵偷铃铛
- 落水得到救生圈
- 青皮菠萝
- 初冬的薄冰
- 地窖里聊天
- 阎王老爷穿西装
- 破镜子
- 灶里插杨柳
- 坛中取蛋
- 返青的秧苗
- 秦岭头上的臭虱
- 考场里皱眉头
- 偷食猫儿
- 碾绿豆皮儿
- 檀香木割了茅桶
- 尖刀上舔血
- 外甥儿子打灯笼
- 田坎上栽芋头
- 钥匙挂在胸口上
- 光着腚跑操
- 门扇当床板
- 吕洞宾泰山谈玄
- 大杆子的弟弟
- 半山崖的观音
- 聋子开收音机
- 染坊里的伙计
- 仰脸老婆低头汉
- 小孩儿拉屎
- 驴粪蛋蛋
- 船老板放屁
- 夏天吃凉水
- 钢板上铆铆钉
- 旗杆顶儿上打鼓
- 屎窖门
- 天塌压大家
- 老花椒炖藕菜
- 草帽无边
- 打坏了的玻璃瓶
- 苏妲己请客
- 秦桧害岳飞
- 头上插柳枝
- 死牛筋
- 电线木当火柴梗
- 屎壳郎趴到公路上
- 属二骡子的
- 青山上的檀香木
- 正月十五贴对子
- 龙王爷的部队
- 叫化子背米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