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小偷辫上拴秤砣
- 茅室扔炸弹
- 小偷打糨子
- 外甥携灯笼
- 幸发亭蜜豆冰
- 电饭锅煮饭
- 从发面团上拔毛
- 娘娘驾
- 干萝卜丝熬的汤
- 豆芽韭菜堆一堆
- 脱了裤子放屁哩
- 给财神爷磕响头
- 用秕糠垒水坝
- 古曲演奏
- 鼻头上抹蜂糖
- 下水放船
- 乌龟支桌子
- 皇上下令
- 草地圣旨
- 不毛之山
- 两只屎桶搁在一堆
- 墙头上的蚂蚱
- 山沟里的杏子
- 堂屋里搭篱笆
- 茅池里砍石头
- 叫化子不拿棍儿
- 冷清殿里发火光
- 拆庙堂种灯草
- 深坑的螺蛳
- 红皮萝卜紫皮蒜
- 王奶奶比王麻子
- 拿扁担打屁股
- 火盆里浇了一瓢油
- 讨吃子唱歌
- 正晌午朝南走
- 簸箕比天大,乞丐比神仙
- 穿烂木鞋
- 数九天吃冰凌
- 嗓子眼儿里塞把胡椒面儿
- 木匠的墨斗
- 生水打浆
- 屁股大
- 耗子啃草笠
- 大虫口里倒涎
- 老鸹跳到黄河里
- 叫花子扯二胡
- 疖子上面生包包
- 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 屎胀找茅厕
- 袜子头上戴
- 鹰哭麻雀
- 向飞发佬拜师
- 肚母脐儿说话
- 阎罗王个囡
- 哈哈镜看东西
- 管着婆婆叫妈
- 吃油糕不沾油手
- 碗饭不吃
- 门神老老看落雨
- 最大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