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老寿星唱戏曲
- 格早坐沙发
- 烧火棍拨火
- 旗杆顶上打鼓
- 新姑娘不上床
- 赖呱子跳进戥盘子里
- 屎克郎打嚏喷
- 翻薯芋仔进灶
- 蒸锅上放尸首
- 家雀跟着夜猫子飞
- 吃了黑豆饭
- 旅馆的跳蚤
- 弯腰搔脚背
- 下瘌痢头儿子
- 田鸡跳进戥盘里
- 牧师跋输九
- 花子捡黄金
- 妯娌赶集
- 秃子头上贴辣椒
- 胖大嫂回娘家
- 脚板上长草
- 马勺里的苍蝇
- 阎王gA妹里
- 秃子跟前讲理发
- 外甥下棋
- 帽辫子绑辣椒
- 大花脸卸妆
- 吃了蚌壳
- 红锅炒板栗
- 棺材里伸出手来
- 戴着箬帽亲嘴
- 额角头上摆扁担
- 拆屋檐卖胖子
- 瘦子割膘
- 被窝里头放屁
- 梦里吃黄连
- 庙门外烧香
- 酱园厂里的斗篷
- 驮竹竿归城
- 生成的相做成的酱
- 闫罗王阿爹
- 破粪箕张土虱
- 猫咬尾巴
- 密封的蜡丸
- 乌龟翻身
- 窗户台上拾钱
- 银样蜡枪头
- 城隍与玉皇
- 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 水泥缝里灌沥青
- 田螺壳
- 米花糖泡水
- 戏老爷的靴子
- 进庙不磕头
- 苍蝇围着鸡蛋转
- 花头鸭
- 从门缝看人
- 屋背上开门
- 吃小米粥等凉
- 掐着指头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