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家里放鞭炮
- 吃了蜜蜂屎
- 老太婆上公共汽车
- 砍树吃椰子
- 茅坑上安电扇
- 碗里打谜子
- 尾巴尖儿上长疮
- 螃蟹上岸
- 墙上一层皮
- 隔夜的豆包儿
- 半夜摸烧火棍
- 捡的麦子做饼卖
- 铺盖面子洗脸
- 夜不闭户
- 讨口子留分头
- 老人食蟳
- 闹钟不准时
- 蛤蟆吃刺毛
- 喉咙里插雷管
- 老猫儿念经
- 胳膊往外拐
- 阎罗王生日
- 讨饭的赴宴
- 卖了孩子买合笼
- 鞋子里长草
- 狼吃童男童女
- 鬼儿爷拍胸口
- 借粉搽脸蛋
- 死的不明不白
- 红萝卜敲鼓
- 山西到山东
- 话布口袋破了口儿
- 阳沟里洗手
- 姑子嫌嫂
- 清前茶
- 茶馆店搬家
- 房檐上滴雨水
- 雨天共伞
- 巧巧个爷碰着巧巧个娘
- 娶媳妇嫁女
- 卒子变相
- 瘌痢面捏关爷
- 鸭子掉井里
- 单飞雁
- 踩着西瓜皮打排球
- 捡了一跟栓着驴的绳子
- 中原逐鹿
- 蝎子刺蜈蚣
- 盲佬剥黄麻
- 长褂有缴褊
- 提着皮影儿上场
- 喝了柠檬水
- 毛驴啃磨盘
- 最彻底的变化
- 打金枝
- 旱地里的蛤蜊
- 西湖是没有盖儿的
- 道士先生遇到鬼
- 看街的撂手
- 抱着菩萨下河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