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土地公出家
- 药铺里买棺材
- 石板上甩乌龟
- 脱了壳的虾公
- 蟹过立冬
- 打准腹部
- 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 井里头打水往河里倒
- 豁子吹火
- 夜雾笼罩的路灯
- 耍戏法的下跪
- 下雨天扛稻草
- 城外头开米行
- 讲演专家
- 壮锦上的花
- 小囡拔萝卜
- 送灶王爷归天
- 头顶上害疮,脚底下流脓
- 又做媳妇又做娘
- 陪公子过考
- 民国十三年的毫子
- 栗子房
- 花粉飘香
- 断了脚的蟛蜞
- 外甥松绑
- 老婆婆坐甑子
- 失火钻床下
- 小囝吃葡萄
- 抱蛋的沙雁
- 婵姑的闺女
- 脑门上长大疮
- 乡里人进皇城
- 仰面朝天撒尿
- 泥捏的气吹的
- 秃子带发夹
- 倒摆窝窝头
- 醋没做酸打了缸
- 煮熟的鸡爪子
- 屙屎打喷涕
- 平时吃瓦碴到时屙砖头
- 冰糖作药引
- 麻袋里绣钉
- 鼻头上生疮
- 牛皮
- 徐庶入曹营
- 青蛙跳门槛
- 地脚螺丝
- 竹子做篱笆
- 槽坊关大门
- 葫芦掉下井
- 半天云中吊铜铃
- 冬瓜皮往里卷
- 叫花子赶夜路
- 斜眼木匠
- 乌龟头上点蜡烛
- 歪着枕头睡觉
- 提着脑壳耍大刀
- 腰里别副牌
- 黄鼠狼跑到磨道里
- 青鹳子变家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