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小婆当家
- 打发闺女娶儿媳
- 枣胡解板儿
- 肥肉里寻骨头
- 城隍庙里出告示
- 飞蛾钻炉膛
- 上山打猎见者有份子
- 新科状元哭爹
- 属锛子木的
- 高梁秆儿拴骡子
- 正月十五拖灶爷
- 瘪芝麻
- 滚油锅里添了瓢凉水
- 庙桌上的供果
- 美容师
- 火烧庙
- 凉帽没有边
- 阎王打谜子
- 红纸包烂肉
- 茄子上面生大椒
- 肩膀头扛大梁
- 山狸子进宅
- 死人背着活脑袋
- 瘸子拜年
- 隔年的浮云
- 航空兵翻跟头
- 屎壳郎钻磨眼
- 乌鸦的翅膀
- 妈妈的姐妹
- 各人一把号
- 古董摊上的东西
- 下山顺着上山道
- 米做不熟不揭锅
- 讨吃了打官司
- 茅坑上扎牌楼
- 花米团子掉在水里头
- 秤锤落在井里
- 蒲鞋里着袜
- 硫黄脑袋
- 缮枪头戳石块
- 好花插在粪堆上
- 阳光下的夜猫子
- 水龟炖乌龟
- 人上屋顶
- 枯木干芽不死心
- 屎壳郎戴花帽
- 馆子里的筷子
- 石灰店里讨眼药
- 小偷的头目
- 飞蛾逮蜘蛛
- 磨道里的驴脚踪
- 耗子钻到炕筒里
- 拿你拳头塞你嘴
- 近视眼念天益斋
- 宋江的眼泪
- 给三岁孩子产媳妇
- 弹琴拉二胡
- 脱手的皮球
- 壁虎打喷嚏
- 背的麸子上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