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老式窗户
- 乞丐的头发
- 耳挖勺里炒芝麻
- 油漆泥菩萨
- 麻雀跟雁飞
- 牛皮灯笼涂黑漆
- 屎壳郎上汤盘
- 拨了的闹钟
- 倒在铁罐里的水银
- 电影里的打斗
- 带着花岗岩脑袋见上帝
- 夜明珠塞桌子脚脚
- 小脚踢球
- 冬天吃冰棒
- 癞蛤蟆上菜板儿
- 亲家母借黑豆
- 姥娘哭儿
- 西瓜皮掌鞋底
- 花朵遇到狂风
- 直做拐杖弯做轭
- 古董店里的坛子
- 裱糊匠的女儿
- 蚂虾顶门
- 烧红的生铁
- 炒虾米不等红
- 土地庙里立扫帚
- 裁缝师傅想买地
- 蜈蚣
- 显微镜广告
- 羊肉不曾吃
- 说媒婆赔本
- 船老板烧纸
- 唱戏腿抽筋
- 叫木匠补铁锅
- 染匠拍巴掌
- 胡子上生疮
- 老棉花
- 要饭花子扎领带
- 瞌睡遇到枕头
- 弹花匠进官
- 土老爷打陀螺
- 捉个虱来头里搔
- 水桶装鲩
- 挖脱萝卜
- 鬼做老巫婆
- 臭虫爬到花轿里
- 糊涂锅里下元宵
- 小庙的空心菩萨
- 卖窑货的跌跤
- 偏颈项拉小提琴
- 胡萝卜掉进腌菜坛
- 手拿电筒
- 灰沙地搪铁扫把
- 大米饭里掺芋头
- 拿纸票揩屁股
- 戴着孝帽子进灵棚
- 瘫子上高楼
- 烂瓢西瓜
- 炮弹壳当枕头
- 重庆的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