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橡皮上长菌
- 木棍儿钉在墙上
- 大梁上藏针
- 碰着南墙不回头
- 石沟里的夜壶子
- 锯掉腿的板凳
- 关门不上闩
- 怀里揣着滚开的辣椒油
- 蜗牛耕田
- 贾宝玉哭林妹妹
- 碗里没饭
- 小炉匠摇头
- 媒婆说亲
- 小鬼拉风箱
- 裤裆点灯
- 关云长面前耍大刀
- 棉花店里死脱老板
- 打掉了牙齿咽到肚里
- 云端里看厮杀
- 剃头刀不能砍柴,砍柴刀不能剃头
- 远处有灯
- 出洞的黄鼠狼
- 腊肉汤里下面条
- 吃桐油拉生漆
- 兰英的母妈穿花短裤
- 老农坐在石磙上
- 事务长打他爹
- 鬼子扫荡大拉网
- 小娃娃上楼梯
- 田塍边栽芋头
- 壁上挂网
- 曹寺的石榴
- 半天里挎口袋
- 石头掉到毛市里
- 强盗杀死赵公元帅
- 王八中状元
- 手榴弹揍屁股
- 喜怒哀乐
- 木头上的钉子
- 跨地夹火把
- 卖糖稀的盖楼
- 救火踢倒了油罐子
- 大年夜翻皇历
- 青桐树雕菩萨
- 油炸下水
- 风吹苞谷穗
- 死胡同里截驴
- 勺筒敲了底
- 路上换草鞋
- 生牛皮送进硝瓮里
- 阎王爷烧山
- 针尖上翻跟头
- 大热天吃炒豆
- 阎王奶奶怀孕
- 稀泥巴掺水
- 豆芽子长房高
- 板凳上日沟子
- 上阵前写遗嘱
- 北极上的冰川
- 额头搁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