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吹鼓手过正街
- 郭呆子认不得天窗子
- 拿舌头磨剃头刀
- 冬青木扁担
- 洗身石
- 烂笤帚上市
- 熟透了的藕
- 赤脚伴驴蹄
- 坷垃缝里长青草
- 迫击炮对机枪
- 心里和了茅草
- 大海里扔石头
- 醪糟放盐
- 断了一手
- 抹墙的麻刀
- 不结网的蜘蛛
- 棉匠丢掉棰子
- 电线杆上挂钟
- 打铁碰着补镬子
- 给聋子讲经
- 大椒对烧酒
- 灰堆里藏芝麻
- 寿垦老寻矩见
- 阎王打虫
- 不拉胡琴只吹箫
- 檀木做的菩萨
- 姥姥死儿
- 心肝掉到肚里头
- 吃烟烧了枕头
- 糊批
- 麦柴秆当令箭
- 磨上喝醉酒
- 象棋盘里的卒子
- 磙子砸碾盘
- 玩具娃娃
- 大路旁的青草
- 半夜里翻箱子
- 娘儿俩出门子
- 荷兰风车
- 梦梦娶媳妇
- 南瓜摊蛋皮
- 蚂蚱头上的疮
- 天下了三场雨
- 曲蟮翻跟斗
- 眼泪流到眉毛上
- 大象坐轿子
- 葱地放枪
- 盐店里着火
- 苏木水揩面
- 草人落水
- 扁担头上挑鸡蛋
- 黄鼠狼推磨
- 癞蛤蟆塞桌子
- 双脚踩在棉堆上
- 脚上绑碓窝
- 火烧锅耳
- 黑馍出了白湈
- 手心里的小虫
- 心口上挂秤砣
- 猫头鹰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