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抖毛儿[ dǒu máo ér ]
比喻仗人之势发威风。
抖气[ dǒu qì ]
发脾气;赌气。
抖然[ dǒu rán ]
突然。
抖瑟[ dǒu sè ]
抖索,颤抖。
抖闪[ dǒu shǎn ]
闪烁。
抖神儿[ dǒu shén ér ]
〈方〉:在别人面前炫耀实力、出风头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多年的沉默终于等到了今天抖神的机会。
抖手[ dǒu shǒu ]
方言。扔下不管。
抖摔[ dǒu shuāi ]
颤抖,哆嗦。
抖搜[ dǒu sōu ]
抖搜,汉语词汇,犹抖擞,振作;威风,神气
抖擞[ dǒu sǒu ]
振作;奋发。例 :精神~。擞(sǒu)。
告地状[ gào dì zhuàng ]
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写在纸上铺在街头或用粉笔写在地上,向人乞求钱财或其他帮助。
告牒[ gào dié ]
1.告发的文书。《新唐书·王鉷传》:“﹝ 天宝 ﹞十一载四月,縡 与 銲 谋引右龙武军万骑烧都门、诛执政作难。先二日事觉,帝召 鉷 付告牒。”《新唐书·宋申锡传》:“大和 五年,遣军候 豆卢著 诬告 申锡 与 漳王 谋反…… 僧孺 等见上出 著 告牒,皆骇愕不知所对。”2.即告身。《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人居宫中;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 傅尧俞 ﹞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参见“告身”。
告发[ gào fā ]
向司法机关、政府或组织检举揭发:写信~他的违法行为。
告乏[ gào fá ]
1.缺乏;宣告缺乏。2.谓显现困顿。
告奋勇[ gào fèn yǒng ]
谓主动请求担负艰巨任务。
告奉[ gào fèng ]
敬辞。奉献。
告俘[ gào fú ]
古代凯旋,献俘太庙,以告成功。
告负[ gào fù ]
(体育比赛等)失败:甲队以0比3~。
告个幺二三[ gào gè yāo èr sān ]
方言。赔罪。
告归[ gào guī ]
1.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2.告辞,告别回家。
告喝[ gào hē ]
古时官员就道,前导仪卫大声传呼,令人退避,以示威严,称为“告喝”。
告劾[ gào hé ]
1.揭发罪状;弹劾过失。《史记·酷吏列传》:“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擅罪人,无告劾繫治城旦以上十四人。”2.指被人告发弹劾。《汉书·昭帝纪》:“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 辽东。”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告者,为人所告也;劾者,为人所劾也。”
告化儿[ gào huà ér ]
方言。叫花子,乞丐。
告化子[ gào huā zǐ ]
方言。叫花子,乞丐。
告荒[ gào huāng ]
报告灾情。
告回[ gào huí ]
1.辞别,请归。2.泛指回去。
告饥[ gào jī ]
1.告以饥饿。元 尹廷高《巢燕行》:“乌衣失偶成孤飞,巢中黄口争告飢。”2.告以饥馑。《左传·隐公六年》:“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糴於 宋、衞、齐、郑,礼也。”
告急[ gào jí ]
报告情况紧急并请求援救(多指战事、灾害等):前线~。灾区~。~电报。
告疾[ gào jí ]
即告病。指古代官吏因病请求退休。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太祖 作议郎,告疾归乡里。”宋 叶适《故昭庆军承宣使崇国赵公行状》:“公 淳熙 十四年七月三十日薨于位,年六十七。先告疾也,请‘罢户部不候岁终先行比较指挥’。”
告祭[ gào jì ]
1.祭宗庙,告祖先。2.行封禅大典。
告假[ gào jià ]
请假:他家里有事,想告两天假。
告奸[ gào jiān ]
亦作“告奸”。
告教[ gào jiào ]
1.告喻教诲。2.敬辞。指书信。
告讦[ gào jié ]
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宋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明 王錂《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刘师培《悲佃篇》:“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告捷[ gào jié ]
1.(作战、比赛等)取得胜利:初战~。2.报告得胜的消息:向司令部~。
告竭[ gào jié ]
指财物、矿藏等用尽或消耗完:库存~。该地区矿藏由于长期开采,今已~。
告戒[ gào jiè ]
同“告诫”
告诫[ gào jiè ]
也作告戒。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谆谆~。
告近[ gào jìn ]
清 代官吏因任所离本籍过远而不能迎养父母者,请求改任于近地,谓之“告近”。
告警[ gào jǐng ]
报告发生紧急情况,请求加强戒备或援助:~电话。
告诀[ gào jué ]
告别。
告绝[ gào jué ]
宣告绝迹:匪患~。
告竣[ gào jùn ]
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铁路隧道工程已全部~。
告匮[ gào kuì ]
1.宣告匮乏。《明史·王杲传》:“时国储告匱,诸边请增餉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 李文进 请议广储蓄。”2.诉说用度缺乏。清 昭槤《啸亭杂录·普免天下租税漕粮》:“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屡加核减,至末年岁用仅二万餘金,近侍虽告匱,不顾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倾盖之士与之告匱者,即解囊与之,毫无吝色。”
告劳[ gào láo ]
向人表示自己的劳苦:不敢~。
告老[ gào lǎo ]
古指大臣、官吏年老请求退休。泛指年老退休:~还乡。
告类[ gào lèi ]
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汉书·陈汤传》:“荐功宗庙,告类上帝。”《晋书·愍帝纪》:“奉 秦王 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告类,或摄,或即位,祭天之礼。舜 之摄也,肆类於上帝。孔安国 註曰:类谓摄位事类,遂以摄告天及五帝,汤 黜 夏 命,昭告于上天神后,皆其事也。”唐 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宋 叶适《梁父吟》:“泰山 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告类。”
告礼[ gào lǐ ]
1.指报帝王之丧。唐 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某前年被詔,告礼 幽州。”马其昶 校注:“﹝ 贞元 ﹞二十一年正月,德宗 崩,以 藩(李藩)为告哀使,故至 幽州。”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仪礼·聘礼》“释币於行”唐 贾公彦 疏:“大夫虽三祀,有行无常祀。因行使,始出有告礼而已。”《宋史·礼志五》:“告礼:古者天子将出,类於上帝,命史告社稷及圻内山川。又天子有事,必告宗庙,歷代因之。”
告理[ gào lǐ ]
告状,请求处理。
告燎[ gào liáo ]
焚柴以祭告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