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告休[ gào xiū ]
指官吏退休,辞职。
告言[ gào yán ]
揭露;告发。
告养[ gào yǎng ]
旧称官吏因父母年高,告归奉养。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桐乡 冯星实 先生 应榴,中 乾隆 辛巳恩科进士,歷官至 四川 布政使,告养回籍,从事 苏 诗。”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序》:“告养归来,凡有所经歷者,随意记録成帙。”
告幺[ gào yāo ]
斗纸牌时,每人先翻一张,点数在前的人先拿牌。幺点次序最先,故决定谁先拿牌叫做“告幺”。
告谒[ gào yè ]
1.求见;拜谒。2.请托,求告。
告揖[ gào yī ]
敬辞。表示向对方施礼。
告阴状[ gào yīn zhuàng ]
1.向神鬼告状。2.暗中告状。
告引[ gào yǐn ]
检举揭发。
告语[ gào yǔ ]
告诉(gào·su):互相~。无可~。
告谕[ gào yù ]
明白告诉(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
告喻[ gào yù ]
犹晓喻,告诉。
告月[ gào yuè ]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参见“告朔”。
告札[ gào zhá ]
即告身。
告债[ gào zhài ]
犹借债。
告知[ gào zhī ]
告诉使知道:把通信地址~在京的同学。
告止[ gào zhǐ ]
要求停止。
告止幡[ gào zhǐ fān ]
亦作“告止旛”。唐 宋 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凡旛皆絳为之。”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今上 熙寧 五年,方讲日朔 文德殿 视朝立仗之仪……黄麾幡一,告止幡一。”
告止旛[ gào zhǐ fān ]
见“告止幡”。
告至[ gào zhì ]
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柴”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参见“告庙”、“饮至”。
告志[ gào zhì ]
表白心志。
告终[ gào zhōng ]
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
告终养[ gào zhōng yǎng ]
指旧时官吏以亲老终养为由而请求辞官。
告珠玉[ gào zhū yù ]
向人索取诗文的敬辞。
告助[ gào zhù ]
请求帮助。
告祝[ gào zhù ]
指古代祭祀时,尸祝为主人祈福。《荀子·礼论》:“卜筮视日,斋戒脩涂,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饗之。”杨倞 注:“告祝,谓尸命祝以嘏於主人曰:‘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於女,孝孙来女,孝孙使女,受禄於天,宜稼於田,眉寿万年,勿替引之。’如或歆饗其祀然也。”
告状[ gào zhuàng ]
1.(当事人)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某一案件。2.向某人的上级或长辈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这个人的欺负或不公正的待遇:就这点小事,干吗到处~?
告罪[ gào zuì ]
请罪,也用作谦辞:登门~。来晚了,向大家~。
告坐[ gào zuò ]
上级或长辈让下级或晚辈坐,下级或晚辈谦让或道谢后坐下(见于早期白话)
诰毖[ gào bì ]
告诫。
诰策[ gào cè ]
诰令策书。
诰勑[ gào chì ]
见“誥敕”。
诰敕[ gào chì ]
亦作“誥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宣和遗事》前集:“﹝ 张叔夜 ﹞前来招诱 宋江 和那三十六人归顺 宋 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勑,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明 贾仲名《昇仙梦》第二折:“今日箇受誥勅,做通判到 江西。”《明史·太祖纪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听致仕,给以誥敕。”
诰敕房[ gào chì fáng ]
官署名。
诰词[ gào cí ]
君王所颁文告。宋 龚鼎臣《东原录》:“嘉祐 四年贬 吕溱,其誥词 刘敞 行之,溱 当贬而褒;嘉祐 五年,刘沆 赠僕射侍中,其誥词 张瓌 行之,沆 当褒而贬。”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周将军》:“元 刘壎《隐居通议》云:‘庚子五月,因观江涨至 五通庙,忽忆儿时见将军誥词一轴,乃 宋 封 周将军 为 宣□侯 者也。’”
诰辞[ gào cí ]
即诰词。
诰封[ gào fēng ]
封建王朝对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或称号。
诰封夫人[ gào fēng fū rén ]
对一二品官员的妻子给予夫人称号。
诰告[ gào gào ]
告诉。
诰籍[ gào jí ]
记录朝廷对官员封赠之事的簿籍。
诰教[ gào jiào ]
告诫、教育。
诰戒[ gào jiè ]
告诫。
诰诫[ gào jiè ]
告诫。
诰令[ gào lìng ]
朝廷、君上发布的命令。
诰箓[ gào lù ]
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诰命[ gào mìng ]
1.帝王对臣子的命令。2.封建时代指受过封号的妇女(多见于早期白话)。
诰命夫人[ gào mìng fū rén ]
受有朝廷封号的贵妇人。
诰命人[ gào mìng rén ]
见“誥命夫人”。
诰券[ gào quàn ]
皇帝赐封臣下所颁发的文书。明 王錡《寓圃杂记》卷上:“敬中 时年七岁,得父爵。太宗 即位,公主纳其誥券。”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封谥同本人名》:“隆庆 初,给故新建伯 王守仁 誥券勋号,亦有‘守正’二字,则以二名不偏讳也。”《清史稿·世祖纪一》:“满洲 开国诸臣,运筹帷幄,决胜庙堂,汗马著勋,开疆拓土,应加公、侯、伯世爵,锡以誥券。”
诰誓[ gào shì ]
1.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备,不须誥誓而信自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唐 虞 流于典謨,商 夏 被于誥誓。”范文澜 注:“《尚书》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新唐书·柳浑传》:“浑 跪曰:‘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2.借指《尚书》。《文选·班固<典引>》:“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吕延济 注:“誥誓谓《尚书》也。言 汉 帝之仪则,《尚书》所载亦不及也。”
诰授[ gào shòu ]
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