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翻异[ fān yì ]
1.谓事后改变主意。2.犹翻案。3.异议。4.指各行其道。
翻译[ fān yì ]
1.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外国小说。把密码~出来。2.做翻译工作的人:他当过三年~。
翻译官[ fān yì guān ]
专司翻译的官员。《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中英天津条约五十六款》:“第七款:领事官署领事官与道臺同品,副领事官署副领事及繙译官与知府同品。”
翻绎[ fān yì ]
犹推演。
翻意[ fān yì ]
谓变换文意。
翻引钱[ fān yǐn qián ]
宋 代越界销售茶叶的额外捐税。《宋史·食货志下六》:“孝宗 隆兴 二年,淮东 宣諭 钱端礼 言:‘商贩长引茶,水路不许过 高邮,陆路不许过 天长。如愿往 楚州 及 盱眙 界引,贴输翻引钱十贯五百文。如又过 淮北,贴输亦如之。’”
翻印[ fān yìn ]
照原样重印书刊、图画等(多指不是原出版者重印):版权所有,~必究。
翻涌[ fān yǒng ]
(云、水等)上下滚动;翻腾:波涛~。热血~。思绪~。
翻纡[ fān yū ]
嘈杂,声音纷乱。《文选·马融<长笛赋>》:“蚡緼繙紆,緸寃蜿蟺。”李善 注:“蚡緼繙紆,声相纠纷貌。”
翻援[ fān yuán ]
演绎引述。
翻阅[ fān yuè ]
翻着看(书籍、文件等):~杂志。
翻跃[ fān yuè ]
翻飞跳跃。
翻越[ fān yuè ]
越过;跨过:~山岭。~障碍物。
翻云覆雨[ fān yún fù yǔ ]
杜甫《贫交行》诗:“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来用“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翻造[ fān zào ]
拆除旧的重新建造;翻盖。
翻盏[ fān zhǎn ]
形容马蹄腾疾的样子。
翻掌[ fān zhǎng ]
1.比喻轻易迅速。2.比喻翻来覆去。3.比喻反复无常。
翻招[ fān zhāo ]
犹辨白,申诉。清 李渔《凰求凤·先声》:“文人口是刀,一经批削,没处翻招。”
翻正[ fān zhèng ]
反面和正面。
翻转[ fān zhuǎn ]
翻滚转动:~画面。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动作。
翻着袜[ fān zhe wà ]
亦作“翻著袜”。比喻违背世俗之说而实别具真知灼见。
翻梓[ fān zǐ ]
翻刻,翻印。
藩邦[ fān bāng ]
1.即藩国。《十月》1981年第4期:“她的脸上就会浮起皇后接受藩邦进贡时的那种微笑。”参见“藩国”。2.旧称外族或外国。藩,通“番”。清 谭嗣同《仁学》二十:“缅甸、高丽、琉球 之藩邦,其败亡之由,咸此而已矣。”
藩蔽[ fān bì ]
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蔽。
藩伯[ fān bó ]
1.古代诸侯中的领袖。2.明清时指布政使。
藩部[ fān bù ]
清 代指内外 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等地。
藩柴[ fān chái ]
篱笆。
藩臣[ fān chén ]
拱卫王室之臣。
藩储[ fān chǔ ]
指太子之位。储,储君。
藩羝[ fān dī ]
比喻进退两难,陷于窘境。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宋 梅尧臣《晚归闻李殿丞访别言已屡来不遇》诗:“囊罄厌外役,进退类藩羝。”
藩邸[ fān dǐ ]
藩王之第宅。
藩盾[ fān dùn ]
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
藩房[ fān fáng ]
犹藩邸。
藩服[ fān fú ]
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
藩国[ fān guó ]
封建时代作为宗主国藩属的国家。
藩捍[ fān hàn ]
1.亦作“藩扞”。守御,保卫。2.指卫国之臣。
藩翰[ fān hàn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2.喻指藩国。3.指布政使。4.犹藩篱。比喻界域。
藩侯[ fān hòu ]
藩王。
藩后[ fān hòu ]
犹藩王。
藩溷[ fān hùn ]
篱笆和厕所。
藩决[ fān jué ]
《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藩,藩篱;羸,缠绕;壮,借为“戕”,损伤;輹,车箱下面钩住车轴的部件。意谓羊以角触篱,人宜以绳系其角。如羝角已破藩篱,不亟系羊角,势必入内危及车輹。后人以“藩决”喻边防告警。
藩库[ fān kù ]
清代布政司所属的粮钱储库。
藩篱[ fān lí ]
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藩篱草[ fān lí cǎo ]
木槿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槿》。
藩罗[ fān luó ]
犹藩篱。
藩落[ fān luò ]
1.篱落,篱笆。《周礼·夏官·掌固》“用其材器”汉 郑玄 注:“民之材器,其所用堑筑及为藩落。”2.比喻边防。《宋书·何承天传论》:“周 汉 二策,在 宋 顿亡,遂使胡马横行,曾无藩落之固,使士民跼苍天,蹐厚地,繫虏俘囚,而无所控告。”3.犹藩邦。藩,通“番”。《旧唐书·裴行俭传》:“仪凤 四年,十姓可汗 阿史那匐延都支 及 李遮匐 扇动藩落,侵逼 安西,连和 吐蕃,议者欲发兵讨之。”参见“藩邦”。
藩臬[ fān niè ]
藩司和臬司。
藩屏[ fān píng ]
1.屏藩2.屏藩
藩墙[ fān qiáng ]
1.篱落,垣墙。2.比喻艺术境界或学术门径。
藩司[ fān sī ]
1.官名。南北朝 时州刺史的别称。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并求入奉灵櫬,藩司抑而不许。”2.官名。明 清 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 潘自业 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佔身体……毒害良民,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