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耕芸[ gēng yún ]
见“耕耘”。
耕耘[ gēng yún ]
耕地与除草。泛指田间劳作。也比喻其他方面的辛勤劳动。
耕凿[ gēng záo ]
1.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常用“耕凿”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2.泛指耕种,务农。
耕则问田奴[ gēng zé wèn tián nú ]
见“耕当问奴”。
耕战[ gēng zhàn ]
指农耕与战争。古代重视农耕和战争,并主张两者相结合。
耕者有其田[ gēng zhě yǒu qí tián ]
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的一种主张。孙中山 晚年把它作为实现“平均地权”的口号。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耕者有其田’,是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
耕织[ gēng zhī ]
耕种纺织。犹言农桑。《管子·幼官》:“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乃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清 方文《述哀》诗:“方技知卜医,可以代耕织。”
耕织图[ gēng zhī tú ]
描绘封建时代水稻耕种和丝麻纺织生产过程的图画。南宋 刘松年 曾画过《耕织图》;楼璹 亦画《耕图》和《织图》,有刻本流传。清 康熙 曾命 焦秉贞 绘《耕织图》。乾隆 亦曾命 冷枚、陈枚 各绘《耕织图》。焦秉贞 所作《耕图》、《织图》,曾雕板印行。宋 楼钥《跋扬州伯父耕织图》:“伯父(楼璹)时为 临安 於潜 令,篤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事为之图,繫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
耕植[ gēng zhí ]
耕田种植。
耕殖[ gēng zhí ]
犹耕植。三国 魏 曹丕《至广陵于马上作》诗:“充国 务耕殖,先零 自破亡。”宋 王应麟《玉海·食货·田制》:“淳化 元年九月詔,江 浙 多旷土,令诸州籍亩均租,每岁日减其三,为定制。仍给復三年,募民耕殖。”
耕种[ gēng zhòng ]
耕地和种植:开春了,农民都忙着~。
耕斸[ gēng zhú ]
泛指耕种。
耕助[ gēng zhù ]
耕藉。
耕筑[ gēng zhù ]
耕地筑场。多泛指农事。
耕作[ gēng zuò ]
用各种方法处理土壤的表层,使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耕、耙、锄等。
赓本[ gēng běn ]
抵偿成本。
赓唱[ gēng chàng ]
谓以诗歌相赠答。
赓酬[ gēng chóu ]
谓以诗歌与人相赠答。
赓歌[ gēng gē ]
酬唱和诗。
赓和[ gēng hè ]
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新唐书·刘太真传》:“德宗 以天下平,贞元 四年九月,詔羣臣宴 曲江,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賡和。”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云英,你是裙釵女流之辈,何故賡和他人词章?岂不出丑。”清 褚人穫《坚瓠二集·僧妓相讥》:“苏东坡 与僧 佛印、妓 琴操,每相往来,饮酒賡和。”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诗载 松寿堂《大梁集》中,賡和者廿餘人。”
赓续[ gēng xù ]
继续:~旧好。
赓咏[ gēng yǒng ]
相继咏和。
緪幅[ gēng fú ]
犹通篇。谓文章从头到尾。
緪瑟[ gēng sè ]
张紧瑟上的弦。
緪升[ gēng shēng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陆德明 释文:“恆,本亦作緪。”孔颖达 疏:“言王德位日隆,有进无退,如月之上弦,稍就盈满;如日之﹝始﹞出,稍就明盛。”后因用“緪升”表日益兴盛之意。
羹匙[ gēng chí ]
匙子;汤匙。
羹饭[ gēng fàn ]
1.羹汤和饭。2.特指祭奠死者的饭菜。
羹饭种[ gēng fàn zhǒng ]
方言。指儿子。谓其能传种接代,以羹饭奉祀祖宗,故称。刘半农《瓦釜集·第十二歌》:“她来仔三年末也勿曾养一个羹饭种。”
羹沸[ gēng fèi ]
喻时局纷扰动乱。
羹藿[ gēng huò ]
以藿为羹。泛指粗粝的食物。
羹魁[ gēng kuí ]
汤匙。
羹藜[ gēng lí ]
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羹藜含糗[ gēng lí hán qiǔ ]
藜:野菜。泛指饮食粗劣。
羹藜唅糗[ gēng lí hán qiǔ ]
藜,野菜;唅,食也。泛指饮食粗劣。亦作“羹藜含糗”。
羹梅[ gēng méi ]
调和羹汤的佐料,用以比喻宰辅。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宋 王禹偁《樱桃》诗:“自笑羹梅忝,谁知社栗神。”
羹墙[ gēng qiáng ]
《后汉书·李固传》:“昔 尧 殂之后,舜 仰慕三年,坐则见 尧 於墙,食则覩 尧 於羹。”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宋 李纲《邀说十议·议修德》:“思宗社之危而不忘之於寤寐,念父兄之辱而欲见之於羹墙。”清 顾炎武《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羹食[ gēng shí ]
羹和饭。
羹汤[ gēng tāng ]
用肉菜等做成的汤。
羹污朝衣[ gēng wū cháo yī ]
指 汉 刘宽 妻试 宽 性情与气度的故事。
羹献[ gēng xiàn ]
古代祭祀宗庙所用之犬。
羹元[ gēng yuán ]
不和五味之羹。喻质朴。
羹饘[ gēng zhān ]
菜羹和粥。饘,粥之稠者。
羹粥[ gēng zhōu ]
菜羹和稀饭。
羹胾[ gēng zì ]
1.肉羹和大块肉。2.泛指菜肴。
哽吃[ gěng chī ]
形容发言不连续、不流畅,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
哽哽[ gěng gěng ]
1.形容悲痛而声气堵塞貌。2.象声词。
哽恨[ gěng hèn ]
谓憾恨郁积于心。
哽结[ gěng jié ]
郁积难言。
哽恧[ gěng nǜ ]
谓悲伤而惭愧。
哽塞[ gěng sè ]
充血或堵塞(如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