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搏杀[ bó shā ]
用武器格斗:在同歹徒~中,受了重伤。两位棋手激烈~。
搏噬[ bó shì ]
搏击吞噬。亦以喻打击陷害或侵略吞并。
搏手[ bó shǒu ]
两手相拍。表示愤怒或无计可施。
搏狩[ bó shòu ]
狩猎。
搏黍[ bó shǔ ]
黄鹂(即黄莺)的别名。搏,或作“摶”。
搏心[ bó xīn ]
犹搏膺。
搏掩[ bó yǎn ]
见"搏揜"。
搏膺[ bó yīng ]
捶击胸口。表示愤怒、不平或哀痛。《左传·成公十年》:“晋侯 梦大厉,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於帝矣。’”明 王世贞《说部·短长上》:“卢生 等将就坑,搏膺而叹曰:‘天乎!余之无罪也。’”清 侯方域《吴伯裔伯胤传》:“伯裔 妇 程氏 尝使人伪为 裔胤 状,立於父前,父輒以手摩之而喜,既乃审其妄,坐土坑上搏膺而呼曰:‘裔胤 皆何往乎?老人安归乎?’”
搏影[ bó yǐng ]
见“搏景”。
搏跃[ bó yuè ]
跳跃,跳动。
搏战[ bó zhàn ]
奋勇战斗,比喻奋力比赛或努力工作:经过九十分钟~,主队以一球险胜对手。
搏埴[ bó zhí ]
拍击黏土。指陶工制坯。
搏挚[ bó zhì ]
见“搏鷙”。
搏鸷[ bó zhì ]
亦作“搏挚”。猛击。
搏逐[ bó zhú ]
搏击,驱逐。
猼訑[ bó yí ]
传说中的兽名。
猼且[ bó qiě ]
草名。即蘘荷。一说为芭蕉。
鲌鲜[ bà xiān ]
鱼名。
僰道[ bó dào ]
古县名。
僰僮[ bó tóng ]
僰族的奴隶。《史记·西南夷列传》:“巴 蜀 民或窃出商贾,取其 筰 马、僰 僮、髦牛,以此 巴 蜀 殷富。”唐 张说《大唐陇右将校颂德碑》:“贾死畜贮绢八万往 严道,市 僰 僮千口,以出滞足人,其政七也。”
箔场[ bó chǎng ]
宋 时专为应付赐第事宜所设的机构。宋 高承《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箔场》:“建隆 元年置箔场。”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秦会之 初赐居第时,两 浙 转运司置一局曰箔场,官吏甚众,专应副(毛 本作付)赐第事,自是讫其死十九年不罢,所费不可胜计。”
箔经绳[ bó jīng shéng ]
编帘子的绳。可作中药。
箔笼[ bó lóng ]
养蚕用的竹筛子和放桑叶用的笼子。
箔头[ bó tóu ]
养蚕用的竹席。头,词缀。
箔幛[ bó zhàng ]
用秫秸织成的帘子。
膊膊[ bó bó ]
1.形状成块。2.象声词。
膊脯[ bó fǔ ]
干肉。
膊鱼[ bó yú ]
曝干的鱼。
膊子[ bó zǐ ]
膀子,胳膊。
踣毙[ bó bì ]
1.亦作“踣弊”。败亡;衰落。《国语·周语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絶后无主,湮替隶圉。”韦昭 注:“踣,僵也。”唐 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及今閤下以仁义正直,入居相位,宗元 实抚心自庆,以为获其所望。故敢致其辞以声其哀,若又捨而不顾,则知沉埋踣毙无復振矣。”唐 柳宗元《祭从兄文》:“中遭诸武,抑压讎寃,踣弊不振,数逾百年。”2.倒毙。《清史稿·兵志十二》:“凡牧马毙,则验其皮,踣毙例须赔抵,有一九、一七之罚。”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四回:“若閲四五年之久,无冬无夏,即骡马尚且踣毙,何况於人?”
踣弊[ bó bì ]
败亡;衰落。
踣地呼天[ bó dì hū tiān ]
犹言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踣颠[ bó diān ]
犹跌倒。
踣跌[ bó diē ]
跌仆,跌交。
踣顿[ bó dùn ]
1.犹跌倒。2.犹困顿。
踣覆[ bó fù ]
倾覆,打倒。
踣河[ bó hé ]
谓投河自杀。《庄子·外物》:“尧 与 许由 天下;许由 逃之;汤 与 务光,务光 怒之……三年,申徒狄 因此踣 河。”成玄英 疏:“狄 闻斯事,慕其高名,遂赴长 河,自溺而死。”
踣籍[ bó jí ]
死伤枕藉。籍,通"藉"。
踣蹶[ bó juě ]
犹跌倒。
踣鹿[ bó lù ]
1.《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踣之。”后以“踣鹿”比喻得到旁人帮助。2.指援助他人。王闿运《哀江南赋》:“临 湘 苍黄,危巢不覆。桓桓总兵,功齐踣鹿。”
踣尸[ bó shī ]
犹陈尸。语本《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贾公彦 疏:“踣者,陈尸使人见之。”章炳麟《革命军约法问答》:“今西人所设狱,外观甚洁清,而食不足以充腹,且无盐豉,衣又至单寒,卧不得安眠,闻铃即起,囚人相对,不得发一言,言即被棒,此直地狱耳!人生至此,无寧踣尸於市也。”
踣跳[ bó tiào ]
跳跃。
踣铁[ bó tiě ]
1.亦作“踣鉄”。亦作“踣銕”。1.踩踏铁器。比喻马蹄坚硬有力。唐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 几蹴曾冰裂。”仇兆鳌 注:“踣,踏也。邵 注:‘踣铁,言马蹄之坚。’”清 曹寅《不寐》诗:“恶马踣铁蹄,破櫪如斧门。”清 毕沅 吴泰来《昭陵石马联句》:“踣铁鏗有声,摐金浩无迹。”2.代称骏马。元 虞集《曹将军马》诗:“高秋风起 玉关 西,踣铁归朝十万蹄。”3.指马蹄铁。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陆珪》:“今夕猎于山中……最可异者,并捕得白马,极神骏,谓是野马,而踣鉄宛然,此物奚其至此?”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陆珪》:“而白衣少年,女嘲其踣銕未脱,其为白马无疑矣。”
踣样巾[ bó yàng jīn ]
一种高而折下的头巾。
踣踬[ bó zhì ]
犹倾跌。
踣坠[ bó zhuì ]
跌落。
薄笨车[ báo bèn chē ]
一种制作粗简而行驶不快的车子。《宋书·隐逸传·刘凝之》:“妻亦能不慕荣华,与 凝之 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輒以施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王先谦 集解引 清 惠栋 曰:“商芸《小説》云:‘林宗 游京师,当还乡里,送车千许乘,李膺 亦在焉。众人皆诣大槐客舍而别,独 膺 与 林宗 共载,乘薄笨车,上大槐坂。观者数百人,引领望之,眇若 松 乔 之在霄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其仙自称 卧虎山人,不言休咎,惟与人唱和诗词……咏车,限舟字。曰:‘浅水潺潺二尺餘,轻舟来往兴何如?回头岸上春泥滑,愁杀疲牛薄笨车。’”
薄饼[ báo bǐng ]
一种面食,用烫面做饼,很薄,两张相叠,烙熟后能揭开。
薄薄[ báo báo ]
1.犹稍稍;略微。《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我既在此,做了一场刺史,又薄薄负些才名,今奉旨内转,便突然而去,岂不令山水笑我无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那委员听见他这么説,也就顺水推船,薄薄的责了他的底下人几下就算了。”2.广大貌。《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杨倞 注:“薄薄谓旁薄广大之貌。”3.车疾驰声。《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孔颖达 疏:“驱驰其马,使之疾行,其车之声薄薄然。”
薄才[ bó cái ]
微薄的才能。犹不才。常用为自谦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