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颠倒衣裳[ diān dǎo yī cháng ]
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颠到[ diān dào ]
1.颠倒;错乱。到,通“倒”。2.反倒。到,通“倒”。
颠颠[ diān diān ]
形容高兴或勤快的样子。
颠颠痴痴[ diān diān chī chī ]
疯癫痴呆貌。《北史·齐纪中·文宣帝》:“游行市鄽,问妇人曰:‘天子何如?’答曰:‘颠颠痴痴,何成天子。’帝乃杀之。”
颠颠倒倒[ diān diān dǎo dǎo ]
1.指神思迷糊错乱。2.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颠掉[ diān diào ]
颠簸摇摆貌。
颠跌[ diān diē ]
1.困顿挫折。2.瘸着走路。
颠顶[ diān dǐng ]
1.指头顶。2.顶端。
颠东[ diān dōng ]
方言。犹颠懂。
颠懂[ diān dǒng ]
方言。犹言昏愦糊涂。
颠动[ diān dòng ]
震荡;抖动。叶圣陶《城中·在民间》:“过了整齐的市街,道路就很不平,大块小块的石头抵着车轮,车身只管左右颠动。”叶圣陶《城中·搭班子》:“钱先生 的上半身只是往前颠动,似乎要从椅子上跌下来的样子。”
颠队[ diān duì ]
跌落。
颠顿[ diān dùn ]
1.颠沛困顿。2.上下起伏;颠簸。
颠夺[ diān duó ]
反覆斟酌。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三章引 明 无名氏《二贤传》:“老蛮子爬伏在那鞍轿上,唬得他浑身打战战兢兢,良久还过一口气,腹内展转自颠夺:我今年枉活八十多岁许,这是我少智无谋缺欠通。”
颠堕[ diān duò ]
1.坠落。2.见“颠隳”。
颠番[ diān fān ]
犹翻转。
颠翻[ diān fān ]
1.使沦陷。2.跌倒;倒翻。
颠偾[ diān fèn ]
败坏;毁败。
颠风[ diān fēng ]
1.暴风;狂风。2.疯癫,颠狂。
颠匐[ diān fú ]
颠仆,倾覆。
颠覆[ diān fù ]
1.翻倒:防止列车~。2.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活动。
颠干倒坤[ diān gān dǎo kūn ]
使天地颠倒。比喻本领十分高强。《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個癖見,以爲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兩種人物,都是有龍跳虎踞的精神,顛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麽呢?”
颠歌[ diān gē ]
古时西南夷的民歌。
颠骨子[ diān gǔ zi ]
犹言疯骨头。
颠怪[ diān guài ]
颠狂怪诞。
颠隳[ diān huī ]
坠毁。
颠跻[ diān jī ]
1.坠落。2.困顿挫折。
颠疾[ diān jí ]
即癫痫病。《急就篇》卷四“疝瘕癲疾狂失声”唐 颜师古 注:“颠疾,性理颠倒失常,亦谓之狂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耳中人》:“谭(谭晋玄)觉神魂俱失,不復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参见“颠癎”。
颠蕀[ diān jí ]
百合科攀援草本植物,又别名商蕀。
颠挤[ diān jǐ ]
1.坠落;倒仆。2.困顿挫折。
颠僵[ diān jiāng ]
1.跌倒。2.指遭受挫折、陷于困境的人。
颠斤播两[ diān jīn bō liǎng ]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颠酒[ diān jiǔ ]
指发酒疯。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酒失》:“及 泳 归,公庭责之曰:‘席内有颠酒同年,不报我,岂人子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颠酒无赖子!日将暮,各去寻眠食,尔何往?”
颠蹶[ diān juě ]
1.亦作“颠蹷”。颠倒失次。《管子·小匡》:“桓公 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於下,以为天子羞。’”2.倒仆;跌落。《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鲍彪 注:“颠,倒;蹶,僵也。言其请救之急。”晋 葛洪《抱朴子·交际》:“芘之而误者,譬如荫朽树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颠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颠蹷。”何垠 注:“颠,倒也。蹙音厥,僵也。”3.困顿挫折。汉 桓宽《盐铁论·疾贪》:“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磻叟 虽至颠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早年气盛,鋭於进取,自谓卿相可立致,卒致颠蹶。”4.覆亡;毁灭;失败。《明史·曹文诏周遇吉等传赞》:“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清 顾炎武《天津》诗:“呜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湘路纪事》:“倘第一问题即遭颠蹶,将来牵动全局,貽笑远人,万万无以自解。”5.犹颠狂。《朱子语类》卷一○四:“如今都教坏了后生,箇箇不肯去读书,一味颠蹷没理会处,可惜!可惜!”明 刘基《天说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乱反常,颠蹶披猖,中天之病气而不知其所为也。”6.动荡不平貌。汉 焦赣《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门见鷂,颠蹶上下,几无所处。”宋 秦观《海康书事》诗之九:“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7.指行走不平稳貌。许杰《台下的喜剧》:“二木 老婆紧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着板凳的中间,颠蹶的走出。”
颠狂[ diān kuáng ]
言谈举止违背常情,放荡不羁。
颠困[ diān kùn ]
颠仆,困窘。
颠来播去[ diān lái bō qù ]
连续、反覆地颠簸。同“颠来簸去”。
颠来簸去[ diān lái bǒ qù ]
连续、反覆地颠簸。
颠来倒去[ diān lái dǎo qù ]
翻过来,倒过去。形容反反复复。
颠詈[ diān lì ]
狂骂。
颠连[ diān lián ]
1.困苦:~无告。2.形容连绵不断:群山~起伏。
颠阾[ diān lín ]
阪名。
颠鸾倒凤[ diān luán dǎo fèng ]
比喻顺序失常。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
颠乱[ diān luàn ]
1.颠狂迷乱。2.不规则地颠簸。
颠毛[ diān máo ]
1.头发。2.见“颠毛种种”。
颠毛种种[ diān máo zhǒng zhǒng ]
指衰老。
颠旄[ diān máo ]
指头发。旄,通“毛”。
颠没[ diān méi ]
倾倒覆没。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雨絶於天,有斧无柯,何以自济,相随颠没,不亦哀乎!”
颠迷[ diān mí ]
昏乱迷惑。 宋 苏舜钦 《符瑞》:“予惧后世拘 子厚 之作,弃天弗徵,背大道以自任,颠迷无从,靡所法则。” 宋 朱淑真 《阻雨》诗:“慳风涩雨颠迷甚,十日春无一日晴。” 明 徐渭 《启诸南明侍郎》:“某生来蠢躁,动则颠迷。”
颠米[ diān mǐ ]
指 宋 代书法家 米芾。芾 爱石成癖,却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世称“米颠”。元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横山 丘一中 ﹞其遗藁有《答主簿短啟》,中有云:‘移来三两竿之清风,拈起二百年之公案。所恨无 颠米 之笔,十丈捲船;何当登 景苏 之堂,一尊酌月。’”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年来衰老愁伤逝,况是凋零仅剩才。最风流处却如痴,颠 米 迂 倪 未是奇。”参见“米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