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颠杪[ diān miǎo ]
顶端末梢。
颠冥[ diān míng ]
迷惑,沉湎。
颠瞑[ diān míng ]
犹迷惑。
颠溺[ diān nì ]
跌落溺水。宋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永兴桥 之西,陆氏 宅有大井,不知何年所凿……今为 富氏 得之,正居堂之中,以板覆盖甚谨,盖防颠溺也。”
颠沛[ diān pèi ]
困苦,受挫折:以前,他们一家过着~流离的生活。
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
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颠仆[ diān pū ]
跌倒:~不起。
颠仆流离[ diān pū liú lí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同“颠沛流离”。
颠扑[ diān pū ]
颠簸;翻腾。宋 梅尧臣《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沉文通谢师厚师直会开宝塔院》诗:“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清 袁枚《新齐谐·蜈蚣吐丹》:“少顷,水如沸汤,热气上冲。蛇在水中,颠扑不已,未几死矣,横浮水面。”艾青《马赛》诗:“看城市的街道摆荡着,货车也像醉汉一样颠扑。”
颠扑不磨[ diān pū bù mó ]
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颠扑不破[ diān pū bù pò ]
怎样震动 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宋朱熹《朱子全书 性理三》:“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颠奇[ diān qí ]
狂放奇特。
颠茄[ diān qié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花暗紫色,结浆果,黑紫色。根和叶可入药。
颠人[ diān rén ]
指 宋 书法家 米芾。
颠日[ diān rì ]
天日,天空的太阳。唐 段成式《大唐安国寺故内外临坛大德寂照和上碑铭》:“﹝ 大德 ﹞年昉七岁,宇泰定者,仡如颠日。”
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
(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颠师[ diān shī ]
指 唐 书法家 怀素 。 宋 欧阳修 《唐韩文公与颠师书》:“ 颠师 遗记,虽云 长庆 中立,盖并 韩 书皆国初重刻。”参见“ 颠素 ”。
颠实[ diān shí ]
阗实。充实;塞满。颠,通“闐”。
颠首[ diān shǒu ]
枝头微微抖动,摇曳。形容依恋。
颠耍[ diān shuǎ ]
戏闹玩耍。
颠素[ diān sù ]
1.指 唐 书法家 怀素。怀素 继 张旭,善狂草,行止颠狂放诞,世称“颠素”。唐 怀素《酒狂帖》:“颠素 何可以到此,但恨无好纸墨一临之耳。”明 文徵明《跋李西涯诗帖》:“西涯先生 书……晚年纵笔任意,优入 颠素 之域,真一代之杰作也。”2.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和僧 怀素 的并称。宋 苏轼《跋文与可论草书后》:“后因见道上鬭蛇,遂得其妙,乃知 颠素 之各有所悟,然后至於如此耳。”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作草书难於作真书,作 颠 素 草书又难於作二 王(王羲之、王献之)草书。”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悬笔而书,疾於风雨,字如 颠 素 之狂草。”参见“颠旭”。
颠算[ diān suàn ]
反覆思索;斟酌。
颠台[ diān tái ]
倾危的高台。
颠题[ diān tí ]
嘴里念叨,心中挂念。
颠嚏[ diān tì ]
犹颠疐。
颠童[ diān tóng ]
形容老人头发稀少。童,秃发。
颠头播脑[ diān tóu bō nǎo ]
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
颠头簸脑[ diān tóu bǒ nǎo ]
见“颠头播脑”。
颠头耸脑[ diān tóu sǒng nǎo ]
见“颠头播脑”。
颠颓[ diān tuí ]
谓倒地而死。
颠危[ diān wēi ]
1.倾侧翻转。《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分 交州 置 广州,俄復旧”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宋 范仲淹《赴桐庐郡淮上遇风》诗之一:“舟楫颠危甚,蛟黿出没多。”清 戴名世《盲者说》:“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2.覆灭。《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李丰 等﹞将以倾覆宗室,颠危社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3.颠困艰危。明 何孟春《馀冬序录摘抄·外篇》:“兵戈四起,民命颠危。”清 蒋士铨《桂林霜·遣遁》:“遭穷困,遇颠危,楚 囚般,相向啼。”瞿秋白《饿乡纪程》二:“畸形的社会组织,因经济基础的动摇,尤其颠危簸荡,紊乱不堪。”4.指陷于颠困艰危境遇的人。前蜀 杜光庭《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砥礪戈矛,申严号令,佇行弔伐,以拯颠危。”明 屠隆《綵毫记·救主出围》:“似 蜀 将单出重围,如入无人地。特赤手,救颠危,拔宝剑 丰城 狱底。”
颠委[ diān wěi ]
头和尾。
颠险[ diān xiǎn ]
困顿危难。
颠陷[ diān xiàn ]
1.下陷。2.覆灭。3.指使覆灭。
颠旭[ diān xù ]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嗜酒,每大醉狂走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张颠”。见《新唐书·文艺传中·张旭》。后因以“颠旭”称 张旭。
颠眴[ diān xuàn ]
1.颠顿昏花。2.即癫痫病。俗称羊痫疯。
颠窨[ diān xūn ]
怅惘怨闷貌。
颠崕[ diān yá ]
见“颠崖”。
颠崖[ diān yá ]
亦作“颠崕”。高耸的山崖;山崖之上。
颠颜[ diān yán ]
指 窴颜山。古山名。在今 蒙古高原 杭爱山 南面的一支。汉 元狩 四年名将 霍去病 追 匈奴 至 窴颜山 赵信城,得 匈奴 积粟食军,即此山。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 荀悦《汉纪·哀帝纪下》:“黄门郎 扬雄 上书諫曰:‘……於是浮 西河,絶大漠,破 颠颜,袭单于王庭,穷极其地。’”
颠夭[ diān yāo ]
西周 初辅佐 文王 的大臣 泰颠 和 閎夭 的并称。
颠衣到裳[ diān yī dào cháng ]
到,通“倒”。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同“颠倒衣裳”。
颠颐[ diān yí ]
谓在上养在下者。
颠逸[ diān yì ]
颠狂放逸。
颠饮[ diān yǐn ]
谓放浪形骸地狂饮。
颠越[ diān yuè ]
1.陨落,坠落。引申为废失。《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孔颖达 疏:“《释詁》云:‘陨落、陨坠,颠越也。’是从上倒下之言,故以颠为陨越,是遗落为坠也。《左传·僖九年》齐桓公 云‘恐陨越於下’,《文十八年》史克 云‘弗敢失坠陨越’,是遗落废失之意,故以陨坠不恭为不奉上命也。”唐 罗隐《谗书·槎客喻》:“心一动则手足之不能制矣,不在洪流槁木之为患也。苟人能安其所据而不自乱者,吾未见其有颠越之心也。”清 昭槤《啸亭续录·煤驼御史》:“有 满洲 御史某,奏禁卖煤人毋许横骑驼背,以防颠越,上斥其官。”2.翻转,倒转。《淮南子·主术训》:“鴟夜撮蚤蚊,察分秋毫,昼日颠越,不能见邱山。”明 王廷相《慎言·五行篇》:“故气也者,道之体也;道也者,气之具也。以道能生气者,虚实颠越,老 庄 之谬谈也。”3.死亡;使倒毙。宋 叶适《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臣身未殞而年徂,志空存而力尽。虽曰愈重受恩之地,然而莫知报国之方。颠越是期,兢惭罔措。”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潞令》:“呜乎!幸有阴曹兼摄阳政,不然,颠越货多,则‘卓异’声起矣,流毒安穷哉!”何垠 注:“颠越,谓颠越其人而取其货,盗也。”4.谓思绪昏乱。宋 叶适《代子水陆疏文》:“使妣 高氏,快乐逍遥,莫非浄土;哀怜拥护,不离当家。作母子之正依,无死生之异路。某等不胜摧踊颠越之至。”
颠陨[ diān yǔn ]
1.坠落;跌落。《楚辞·天问》:“何 少康 逐犬,而颠陨厥首?”洪兴祖 补注:“《説文》:颠,倒也……陨,从高下也。”唐 罗隐《巫山高》诗:“下压重泉上千仞,香云结萝西风紧。纵有精灵得往来,狖軛鼯轩亦颠陨。”2.覆灭;沦丧。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赖上帝哀存,国犹不至颠陨。”《旧五代史·食货志》:“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饥饉,不三四年,以致颠陨,其义无他,盖赋役重而寰区失望故也。”清 顾炎武《山海关》诗:“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託。”3.死亡。明 张居正《答松江兵宪蔡春台书》:“且 存翁 以故相终老,未有显过闻於天下,而使其子皆駢首就逮,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至於颠陨,其无乃亏朝廷所以优礼旧臣之意乎?”4.挫折困顿。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念三十餘年受知於閤下,今仕涂颠陨,於鑠金毁骨之日,至閤下务委曲而全济之,此所以有 伯乐、卞和 之喻也。”
颠殒[ diān yǔn ]
1.覆灭。2.死亡。
颠张[ diān zhāng ]
指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颠趾[ diān zhǐ ]
1.脚朝上头朝下。谓颠倒失所。《易·鼎》:“初六,鼎颠趾。”王弼 注:“鼎之为物,下实而上虚。而今阴在下,则是为覆鼎也;鼎覆则趾倒矣。”孔颖达 疏:“趾,足也……初六居《鼎》之始,以阴处下,则是下虚上实而鼎足倒矣。故曰鼎颠趾矣。”2.翻倒,倒转。清 赵翼《子才过访草堂见示近年游天台雁荡黄山匡庐罗浮诸诗流连竟喜赋》诗之二:“颠趾倘不虞,虀粉付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