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常娥[ cháng é ]
同“嫦娥”。《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后庭”唐 李善 注:“《淮南子》曰:‘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常娥 窃而奔月。’”唐 徐凝《八月十五夜》诗:“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 端正桂枝鲜。”宋 王安石《定林示道原》诗:“常娥 攀桂枝,顾景久徘徊。”详“嫦娥”。
常法[ cháng fǎ ]
1.固定的法律、制度。《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 阳子 与大师 贾佗,使行诸 晋国,以为常法。”《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飢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魏书·刑罚志》:“诸在议请之外,可悉依常法。”2.通例;通常的原则。宋 秦观《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岂非事方急则宜有异谋,军既孤则难拘常法。”章炳麟《文学说例》:“是皆取声类相同,而义则大异,其名实譌变,不可以故训常法限之也。”3.谓长久之计。《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女儿年纪长成了,把他担误,不是个常法。”《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装病,也不是常法儿。”吕剧《李二嫂改嫁》:“光这个样子到底不是常法。”
常分[ cháng fēn ]
1.定分。2.本分。
常风[ cháng fēng ]
长期刮风。
常奉[ cháng fèng ]
1.指固定的奉祀者。《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杜预 注:“奉之无常人,言唯德也。”2.谓定期祭祀。《史记·封禅书》:“及 秦 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常俸[ cháng fèng ]
固定的俸禄。
常服[ cháng fú ]
日常穿的服装(区别于“礼服”):居家~。
常赋[ cháng fù ]
固定的赋税。
常格[ cháng gé ]
1.惯例;通例。2.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的习见的或平常的格调。
常古[ cháng gǔ ]
常法,旧法。
常骨[ cháng gǔ ]
谓凡人。
常故[ cháng gù ]
常规,旧例。
常官[ cháng guān ]
1.正常的职业。2.久任一官。
常规[ cháng guī ]
1.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打破~。2.属性词。一般的;通常的:~武器。3.医学上称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如“血常规”是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等的检验。
常轨[ cháng guǐ ]
正常的、经常的方法或途径:改变了生活~。这类事件,可以遵循~解决。
常话[ cháng huà ]
犹俗话。
常怀[ cháng huái ]
固定不变的归向。
常会[ cháng huì ]
规定在一定期间举行的会议;例会。
常疾[ cháng jí ]
1.经久不愈的病。2.指久病者。
常计[ cháng jì ]
通常的策略。
常纪[ cháng jì ]
正常规律。
常寂光土[ cháng jì guāng tǔ ]
佛教语。四土之一。
常祭[ cháng jì ]
通常的祭祀。
常家[ cháng jiā ]
1.犹常师。2.平常人家。
常价[ cháng jià ]
稳定的价格。《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郈魴假 使为贾正焉”晋 杜预 注:“贾正,掌货物使有常价,若市吏。”
常坚冰[ cháng jiān bīng ]
传说中的一种冰,虽盛暑,终不消。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顺宗 皇帝即位岁,拘弭国 贡却火雀(一雄一雌)、履水珠、常坚冰、变昼草……常坚冰,云其国有 大凝山,其中有冰,千年不释。及齎至京师,洁冷如故,虽盛暑赫日,终不消。嚼之即与中国冰冻无异。”
常检[ cháng jiǎn ]
寻常的约束。指小节。
常郊[ cháng jiāo ]
定期郊祀。
常节[ cháng jié ]
1.谓常有节制。2.一定的时节。3.一定的节度。4.固有的操节。5.正常的节律。
常禁[ cháng jìn ]
通常的禁令。《汉书·货殖传序》:“既顺时而取物,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蝝鱼麛卵,咸有常禁。”《魏书·食货志》:“不行之钱,虽有常禁,其先用之处,权可听行,至年末悉令断之。”
常经[ cháng jīng ]
1.固定不变的法令规章。2.永恒的规律。3.通常的行事方式,常规。4.谓习见的经书,普通的经书。5.犹经常。
常境[ cháng jìng ]
平常的境界。
常久[ cháng jiǔ ]
长久。《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官属曰:‘胡人不能常久,无他故也。’”《朱子语类》卷六九:“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乾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们舅太太合亲家太太更可以合你常久同居。”
常居[ cháng jū ]
1.长期居留。2.指固定的住所。
常局[ cháng jú ]
1.通常的情况。2.正常的局面。
常爵[ cháng jué ]
素常用以罚酒的酒器。
常君[ cháng jūn ]
固定的君主。
常均[ cháng jūn ]
1.指庸常之人。《晋书·文苑传论》:“子安 幼标明敏,少蓄清思,怀天地之寥廓,赋辞人之所遗,特构新情,岂常均之所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夫有逸羣之才,必思冲天之据,盖俗之量,则僨常均之下。”胡三省 注:“常均,犹言平常也。”2.犹常法。《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本宜在常均之外。”吕向 注:“言人有大功如 管仲 者,则宜在寻常均禁之外。”3.平常曲调,一般声韵。《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声悲旧笳,曲美常均。”李善 注:“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
常科[ cháng kē ]
1.通常的规格;普通的等级。2.谓一般科第。
常可[ cháng kě ]
往常行之有效用的办法,即归例,惯例。
常客[ cháng kè ]
经常来的客人。
常课[ cháng kè ]
1.定额赋税。2.定额。
常类[ cháng lèi ]
指一般的物或人。
常骊[ cháng lí ]
良马名。
常礼[ cháng lǐ ]
通常的礼制。
常理[ cháng lǐ ]
通常的道理:按~我应该去看望他。
常例[ cháng lì ]
惯例:沿用~。情况特殊,不能按~行事。
常例钱[ cháng lì qián ]
按惯例送的钱。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水浒传》第三七回:“新到配军,如何不送常例钱来与我!”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
常隶[ cháng lì ]
指职位低微的吏役。《左传·成公十六年》:“婴齐,鲁 之常隶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杜预 注:“隶,贱官。”
常僚[ cháng liáo ]
谓常参官中之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