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八闽[ bā mǐn ]
福建省 的别称。
八冥[ bā míng ]
见“八溟”。
八溟[ bā míng ]
亦作“八冥”。即八海。泛指天下所有湖海。亦以指天下。
八难[ bā nàn ]
1.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2.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八能[ bā néng ]
谓能调和阴阳律历五音等。《后汉书·仪礼志中》:“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高明乐》:“士备八能,乐合八变。”唐 王勃《乾元殿颂并序》:“八能亨运,抗鵷邸而杖朱髦。”宋 苏轼《贺年启》:“备八能而合乐,益验人和。”按,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八能》谓:“调黄钟,调六律,调五音,调五声,调五行,调律历,调阴阳,调正德所行。”
八牛弩[ bā niú nǔ ]
三弓床弩的别称。
八裴[ bā péi ]
谓 晋 裴 氏家族八人。
八品[ bā pǐn ]
1.秦汉时后宫爵位有八,故称“八品”。2.魏晋以后,官分九品,八品为低级官阶。3.犹八珍。
八七会议[ bā qī huì yì ]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会议对“左”倾情绪未予警惕,致使以后的“左”倾错误发展起来。
八旗[ bā qí ]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子孙世代当兵。
八旗兵[ bā qí bīng ]
清 代兵制。
八旗制度[ bā qí zhì dù ]
清 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明 万历 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 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黄、白、红、蓝四旗,万历 四十三年(1615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所有满族成员均分别编入某一旗,世代不变。每旗(满语为“固山”)辖五参领(“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皇太极 时又将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这种生产、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生产职能逐渐缩小,军事、行政职能日益突出,发展成为单纯的统治人民的工具。清 亡后,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
八旗子弟[ bā qí zi dì ]
清 旗人子弟。
八千卷楼[ bā qiān juàn lóu ]
清 杭州 丁国典 藏书楼名。丁氏 因慕其远祖 宋 丁顗 曾藏书八千卷,故名。至其孙 丙,搜罗益富,又增建 后八千卷楼 与 小八千卷楼;别辟善本书室以庋藏珍本,并据以成《善本书室藏书志》四十卷。丙 子 立中 辑有《八千卷楼书目》。光绪 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其书归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收藏。
八窍[ bā qiào ]
眼、耳、鼻、口为七窍,生殖孔、排泄孔合为一窍,共为八窍。
八禽[ bā qín ]
古代健身术名。
八琼[ bā qióng ]
八石。
八区[ bā qū ]
1.八方;天下。2.指汉代的八宫院。3.泛指宫院。
八衢[ bā qú ]
四通八达的道路。
八阕[ bā què ]
古代的八种乐歌。
八戎[ bā róng ]
八方之戎。《史记·商君列传》:“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文选·张协<七命>》:“横制八戎。” 李周翰 注:“制御八方之戎。”
八儒[ bā rú ]
相传 孔子 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故称。
八杀[ bā shā ]
亦作“八煞”。古代星命家以九星术推算命运,其第八宫曰病厄宫,亦称八杀宫,简称“八杀”。
八煞[ bā shà ]
见“八杀”。
八埏[ bā shān ]
八殥。
八舍[ bā shè ]
古代庶子宿卫王宫的八处休沐之所。后借指皇帝近臣宫内住处。
八神[ bā shén ]
1.八蜡所祭之神。2.旧谓主宰宇庙之八神。3.八方之神。4.相传帝喾妃所生之八子。
八声甘州[ bā shēng gān zhōu ]
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八师[ bā shī ]
谓可作为师傅的八贤臣。
八十二好[ bā shí èr hǎo ]
见“八十种好”。
八十孩儿[ bā shí hái ér ]
宋 时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诗家多以入诗。
八十四调[ bā shí sì diào ]
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 七年乐议中 郑译 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 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 明 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八十天环游地球[ bā shí tiān huán yóu dì qiú ]
长篇科幻小说。法国凡尔纳作于1873年。伦敦改良俱乐部会员福克与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男仆和侦探陪同前往。他们经过欧、非、亚、美四洲,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历尽周折,终于获得胜利。虽然旅费与所赢赌注相当,但福克却与美丽的印度少女成就了姻缘。
八十一元士[ bā shí yī yuán shì ]
周 代官制,天子有八十一元士。元士即上士,位在大夫之下。
八十一种好[ bā shí yī zhǒng hǎo ]
见“八十种好”。
八十亿劫[ bā shí yì jié ]
佛教称漫长时劫的惯用语。
八石[ bā dàn ]
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硃砂、雄黄、雌黄、空青、云母、硫黄、戎盐、硝石八种石质原料。
八识[ bā shí ]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孙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其能知八识者矣。”
八识田[ bā shí tián ]
谓八识产生之处,犹言胸中、心田。
八矢[ bā shǐ ]
谓八种箭。
八使[ bā shǐ ]
汉顺帝 时的 周举、杜乔 等八人同日拜使,巡行州郡,谓之“八使”。
八士[ bā shì ]
相传 周 代八个有才能的人。
八世[ bā shì ]
谓 三皇 五帝。
八书[ bā shū ]
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準》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八树[ bā shù ]
指八桂。
八颂[ bā sòng ]
八占筮之辞。龟占之辞为韵语,故名为颂。
八薮[ bā sǒu ]
我国古代的八个泽薮。
八所港[ bā suǒ gǎng ]
在海南岛西部,临北部湾。新兴海港,以铁矿石输出为主的专业性港口。有铁路通往石禄铁矿。
八索[ bā suǒ ]
1.古书名。后代多以指称古代典籍或八卦。《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 孔颖达 疏引 孔安国 《尚书序》:“八卦之説,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又引 贾逵 云:“八索,八王之法。”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六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振翰摛藻,德音无穷,斯则贵矣。”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为之发挥,以成注解。”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王初寮草詔曰:‘太极函三,运神功于八索;乾元用九,增宝历于万年。’”2.道教附会的书名。《云笈七籤》卷九:“后有八帝,次三皇而治,又各受一卷,亦以神灵之教治天下。上三卷曰‘三精’,次三卷曰‘三变’,次二卷曰‘二化’,凡八卷,号曰‘八索’。”
八闼[ bā tà ]
见“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