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鼓栧[ gǔ yì ]
见“鼓枻”。
鼓翼[ gǔ yì ]
犹振翅。
鼓音[ gǔ yīn ]
1.战鼓的声音。《左传·成公二年》:“郤克 伤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汉书·陈汤传》:“延寿、汤 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围城。”2.谓弹琴。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春申君传》:“春申君 曰:‘何能?’对曰:‘能鼓音,读书通一经。’”
鼓朄[ gǔ yǐn ]
击小鼓。
鼓勇[ gǔ yǒng ]
1.鼓足勇气。唐 张碧《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2.使鼓起勇气。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殷夫《“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鼓励我出版的 林林,给我煞费心血插图的 白波,我想都并不想赞赏我的诗,只也是可怜我,同时又鼓勇我而已。”
鼓涌[ gǔ yǒng ]
蠕动;翻动。
鼓诱[ gǔ yòu ]
鼓动诱惑。
鼓鱼[ gǔ yú ]
鼓和木鱼。僧尼敲打的响器。
八股文[ bā gǔ wén ]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全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部分是文章议论的中心,各有两股对偶文字,共八股,故名。其题材、内容限于四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字数也有严格规定。
八故[ bā gù ]
八事。
八卦[ bā guà ]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代表阳的符号“⚊”和代表阴的符号“⚋”组成。八卦的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天地为“父母”,其余为“六子”,说明世界的生成根源。以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之间的相互对立和刚柔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八卦丹[ bā guà dān ]
旧时药房出售的一种块状丹药,上印有八卦商标,其作用类似仁丹,有生津、清热、镇静等作用。
八卦方位[ bā guà fāng wèi ]
古代按八卦各卦性质而配以方位,所配方位顺序,分 伏羲 方位和 文王 方位两说。前者称先天学,所列方位称先天图;后者称后天学,所列方位称后天图。后世以八卦定方位多用后天图。即:乾,西北;坎,北方;艮,东北;震,东方;巽,东南;离,南方;坤,西南;兑,西方。参阅 宋 朱熹《周易本义·图目》、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八卦方位》。
八卦教[ bā guà jiào ]
天理教的别称。见〖天理教〗。
八卦炉[ bā guà lú ]
神话传说中 太上老君 的炼丹炉。
八卦拳[ bā guà quán ]
拳术的一种。据说为 清 中叶 董海川 所传。运动按八卦方位,分八门八式八手八法,均成掌式,故亦称八卦掌。
八卦图[ bā guà tú ]
即八阵图。旧谓 诸葛亮 依八卦原理推演而成八阵图,故名。
八卦衣[ bā guà yī ]
戏装。黑紫色或宝蓝色的袍服,上绣“八卦”、“太极图”形。为有道术或军事谋略角色所着服式,如《空城计》的 诸葛亮。
八卦掌[ bā guà zhǎng ]
拳术的一种。将攻防招术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讲求纵横交错,随走随练,以变应变,合于《周易》中“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道理,故名。
八卦阵[ bā guà zhèn ]
指一种按八卦图形布置的阵式。现常用来比喻使人难以揣度的事情或情况。
八关[ bā guān ]
指八个关口。(1)指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广城、伊闕、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 也。”(2)指 明 末 腾越州 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 万历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 巡抚 陈用宾 筑,名为 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缅 边界,虎踞、天马、汉龙 三关划属 缅甸。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 蛮哈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神护,二曰 万仞,三曰 巨石,四曰 铜壁。东四关属 陇把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铁壁,二曰 虎踞,三曰 天马,四曰 汉陇。”
八关戒[ bā guān jiè ]
见“八关斋”。
八关斋[ bā guān zhāi ]
佛教指在家信徒一昼夜受持的八条戒律。《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会上於 华林园 设八关斋,朝臣皆预。”胡三省 注:“释氏之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六,不著花鬘瓔珞、香油涂身、歌舞倡伎故往观听;七,不得坐高广大牀;八,不得过斋后喫食。以上八戒,故为八关。”宋 黄庭坚《戏题鲁处善尉厨》诗之二:“天女原非人间色,道人今日八关斋。”亦称“八关戒”。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张生 心迷,着色事破了八关戒。”
八观[ bā guān ]
对人的八种观察方法。
八观六验[ bā guān liù yàn ]
国君从八个方面、六种途径观察、考验人臣的方法。
八贵[ bā guì ]
谓 北齐 胡长粲 等八人。
八桂[ bā guì ]
1.八株桂树。2.广西的代称。
八跪[ bā guì ]
谓蟹的八足。跪,蟹足。
八国联军[ bā guó lián jūn ]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侵华联军。他们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联合出兵进攻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北京。沙俄还乘机单独出兵东北,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次年,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八海[ bā hǎi ]
四方四隅之海。
八合识[ bā hé shí ]
蒙古语中的突厥语借词,义为师父,源于古汉语“博士”。常见于 元 代典籍。《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三五年盩厔重阳万寿宫圣旨碑三》:“仙孔八合识,你不拣择出来那甚么,你底言语不信底人你识者。”“仙孔八合识”,意即仙人师父,系对道士的尊称。
八纮同轨[ bā hóng tóng guǐ ]
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
八鸿[ bā hóng ]
犹八方。
八虎[ bā hǔ ]
指 明武宗 时 刘瑾、马永成 等八宦官。
八花砖[ bā huā zhuān ]
唐德宗 时翰林院厅前有花砖道,学士入值以日影及五砖时为准,李程 每于日影过八砖始至,人号为“八砖学士”。见 唐 李肇《翰林志》。后以“八花塼”为任职翰林院的典实。亦用为晚起的典实。
八荒[ bā huāng ]
又称八方。最远之处。
八及[ bā jí ]
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称有贤德、有影响的八人为“八及”。及,谓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说有二:(1)指 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 八人。
八极[ bā jí ]
八方极远之地。
八纪[ bā jì ]
犹八维。
八际[ bā jì ]
八方边远之地。
八奸[ bā jiān ]
古代臣下借以谋权营私的八种手段,即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见《韩非子·八姦》。
八犍[ bā jiān ]
见“八犍度”。
八犍度[ bā jiān dù ]
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八角[ bā jiǎo ]
也叫大茴香。俗称大料。常绿小乔木。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开红花。果实呈八角形,有浓烈香味,可作调味品,入药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作用。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八角鼓[ bā jiǎo gǔ ]
击奏膜鸣乐器。鼓身木制,八角形,鼓框内嵌铜片或铜线,并附有长穗。左手执鼓,由右手指弹击鼓面、搓鼓面、摇鼓身等演奏。是京津一带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之一。
八角茴香[ bā jiǎo huí xiāng ]
1.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红色,果实呈八角形。2.这种植物的果实,是常用的调味香料。内含挥发油,可入药。是我国特产之一。有的地区叫大料或八角。
八角帽[ bā jiǎo mào ]
人民革命军队在红军时期、抗 日 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常戴的一种帽子。帽瓦前高后低,呈八角形,有帽檐,正前缀红星。
八阶[ bā jiē ]
亦作“八堦”。八陛。
八节[ bā jié ]
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四时~。
八节风[ bā jié fēng ]
即“八风”。详“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