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放养[ fàng yǎng ]
1.(禽、畜等)在圈(juàn)外饲养。2.把鱼虾、白蜡虫、柞蚕或水浮莲、红萍等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放到一定的地方使它们生长繁殖:~草鱼。~海带。3.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大熊猫。
放样[ fàng yàng ]
施工中的一道 工序。施工中照图纸按实际尺寸或按一定比例放大,或将复杂的曲面展开成平面,以便准确地定出物件 的尺寸,作为制造样板、下料、加工等工作的依据。
放野[ fàng yě ]
1.放逐于野。汉 刘向《列女传·齐威虞姬》:“伯奇 放野,申生 被患,孝顺至明,反以为残。”2.撒野,粗鲁没礼貌。巴人《姜尚公老爷列传》七:“娘儿们不敢放野,抛头露面到路上屋外来说话。”3.犹放牧。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商州 牛多得很,到冬季里,荒山坡上一群一群放野。”4.我国西南 苗 彝 等族的一种风俗。暮春三月,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野外月光下歌舞,相爱者即结为夫妻。清 魏祝亭《荆南苗俗记》:“俗以三月三放野,又名跳月。未婚者悉盛服往野外,环山箕踞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为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以诱马郎。马郎,苗 未婚号也。歌毕,男以次賡和,词极謔,殊有音节,听之亦渢渢移人。女心许者,会马郎歌中意以賡之……抵暮男负女去,詰旦偕妻诣丈家。”参阅 清 严如熤《苗疆风俗考》。
放野火[ fàng yě huǒ ]
谓造谣捣乱。
放夜[ fàng yè ]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唐 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唐 睿宗 先天 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玄宗 天宝 六年正月十八日,詔重门夜开,以达阳气;朱梁 开平 中,詔开坊门三夜…… 太平 兴国 六年,敕然灯放夜为著令。”宋 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清 黄景仁《元夜独坐偶成》诗:“云知放夜开千叠,月为愁心晕一层。”
放轶[ fàng yì ]
缺遗;散失。
放逸[ fàng yì ]
放纵逸乐等。
放意肆志[ fàng yì sì zhì ]
纵情而无所顾忌。
放溢[ fàng yì ]
1.泛滥。2.犹放纵。
放鹢[ fàng yì ]
开船。鷁,水鸟名。古多画鷁形于船首,因称船为鷁。
放音机[ fàng yīn jī ]
即扩音机。用来扩大声音的装置,用于有线广播。
放淫[ fàng yín ]
1.犹奸淫。2.犹泛滥。
放鹰[ fàng yīng ]
1.放出猎鹰。2.比喻嗾使女子诱拐他人财物。
放鹰逐犬[ fàng yīng zhú quǎn ]
指打猎。
放影[ fàng yǐng ]
放大的图像。
放映[ fàng yìng ]
利用强光装置把图片或影片上的形象照射在幕上或墙上。一般指电影放映。
放映队[ fàng yìng duì ]
流动性的电影放映单位。放映队携带放映设备到农村、工矿、部队、学校及边远地区巡回放映电影。
放映机[ fàng yìng jī ]
放映电影用的机器,用强光源透过影片上的形象,经过镜头映在银幕上。放映机附带光电设备,把影片上的声带变成声音。
放慵[ fàng yōng ]
疏懒。
放游[ fàng yóu ]
纵游,漫游。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放游,获受知於右相 武成侯 段公,因以栖託。”《宋史·隐逸传上·林逋》:“初放游 江 淮 间,久之归 杭州,结庐 西湖 之 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放宥[ fàng yòu ]
宽宥。
放淤[ fàng yū ]
为了改良土质,将含泥沙、腐殖质量大的洪水引入洼地、盐碱地或沙荒地,以淤积一定的肥土。
放瘀[ fàng yū ]
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积,增加土地的肥力,扩大可耕面积。
打狠儿[ dǎ hěn ér ]
方言。犹言使劲耍赖。
打哼[ dǎ hēng ]
犹呻吟。
打横[ dǎ héng [ dǎ hèng ]]
[ dǎ héng ]〈动〉也说打横儿。围着方桌坐时,坐在末座。[ dǎ hèng ]〈动〉作梗;闹别扭。
打横炮[ dǎ héng pào ]
谓打岔,干扰。
打哄[ dǎ hǒng ]
胡闹;开玩笑。
打呼[ dǎ hū ]
亦作“打呼嚕”。熟睡时发出粗重的呼吸声。
打呼噜[ dǎ hū lu ]
打鼾。
打唿哨[ dǎ hū shào ]
亦作“打胡哨”。撮口发声,作为信号。
打胡哨[ dǎ hú shào ]
见“打唿哨”。
打胡旋[ dǎ hú xuán ]
兜圈子。
打虎[ dǎ hǔ ]
猜谜。
打虎牢龙[ dǎ hǔ láo lóng ]
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打虎跳[ dǎ hǔ tiào ]
手﹑脚先后着地,向前跳跃或侧向翻身。
打花[ dǎ huā ]
1.采花,摘花。2.打水激起浪花。3.闲谈,说笑。4.方言。扯谎。
打花鼓[ dǎ huā gǔ ]
戏曲传统剧目。属于民间小戏。写 凤阳 一对逃荒夫妇,流浪卖艺,遭受富家公子戏弄的故事。歌舞并重。剧中曲调《凤阳歌》、《鲜花调》等流传甚广。
打花脸[ dǎ huā liǎn ]
戏剧界谓涂面。
打滑[ dǎ huá ]
1.指车轮或皮带轮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达不到要求而空转:雪天行车要防止~。2.地滑站不住,走不稳:走在冰上两脚直~。
打滑挞[ dǎ huá tà ]
古代一种滑冰游戏。
打滑澾[ dǎ huá tà ]
同“打滑”。《崇明县志·方言》:“打滑澾,行步欲倾跌也。
打化[ dǎ huà ]
犹募化。
打话[ dǎ huà ]
〈方〉交谈;聊天。
打唤[ dǎ huàn ]
呼唤。
打换[ dǎ huàn ]
犹调换。
打璜表[ dǎ huáng biǎo ]
见“打簧錶”。
打簧表[ dǎ huáng biǎo ]
怀表的一种。又称问表。能按时发出声响,或按推杆使它报出时间,便于夜间或盲人使用。旧时进口的打簧表,大都是金壳,颇为贵重。簧,亦作“璜”。
打谎[ dǎ huǎng ]
方言。撒谎。
打灰堆[ dǎ huī duī ]
亦称“打如愿”。相传 庐陵 商人 欧明 遇 彭泽湖 神 青洪君 遣吏相邀,以婢 如愿 许之。明 携之归,意有所愿,如愿 辄使得之,数年大富。后不复相爱。正月岁朝鸡初鸣,明 呼 如愿 不起,怒欲捶之,愿 走入粪堆而去。明 以 愿 仍在其中,以杖击之使出;不得,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復捶汝也。”见《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卷五百引《录异传》、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捶粪》。后民间于正月初一鸡鸣时,辄往灰堆间捶打,谓能致富,本此。宋 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打灰堆词》:“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 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