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打回票[ dǎ huí piào ]
〈方〉给回执;泛指被退回。
打回头[ dǎ huí tóu ]
转身回去。
打浑[ dǎ hún ]
见“打諢”。
打诨[ dǎ hùn ]
戏曲演出时,演员(多是丑角)即兴说些可笑的话逗乐,叫做打诨:插科~。
打火[ dǎ huǒ ]
1.用火石和火镰等打出火来。2.旅途中做饭或吃饭。
打火刀[ dǎ huǒ dāo ]
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打火店[ dǎ huǒ diàn ]
客店,旅舍。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老身 黄花店 人氏 王婆 是也,我开着这个打火店,我烧着这锅汤热着,看有甚么人来。”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恰离了招商打火店门儿,早来到物穰人稠土市子。好门面,好铺席,好库司。”
打火机[ dǎ huǒ jī ]
一种小巧的取火器,主要用于点燃香烟等。
打火石[ dǎ huǒ shí ]
1.燧石的俗称。2.由铈、镧等与铁的合金制成的物质。受撞击或摩擦时发热,同时,摩擦掉的一些粉末在空气中燃烧迸 出火星。用于打火机中。
打伙[ dǎ huǒ ]
合伙。
打伙计[ dǎ huǒ jì ]
方言。谓男女恋爱。
打击[ dǎ jī ]
1.敲打;撞击:~乐器。2.攻击;使受挫折:不应该~群众的积极性。给敌军以歼灭性的~。
打击报复[ dǎ jī bào fù ]
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打饥荒[ dǎ jī huang ]
比喻经济困难或借债。
打鸡骂狗[ dǎ jī mà gǒu ]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打鸡窝[ dǎ jī wō ]
量米时使斛里的米周围与斛口相平而中间洼下,以进行克扣贪污。
打稽[ dǎ jī ]
拦路杀人抢劫。
打脊[ dǎ jǐ ]
鞭笞背部。古时肉刑的一种。亦用作詈词。犹该死。
打夹帐[ dǎ jiā zhàng ]
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
打家劫舍[ dǎ jiā jié shè ]
指成群结伙公 开地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打家截道[ dǎ jiā jié dào ]
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打家截舍[ dǎ jiā jié shè ]
指到人家里抢夺财物。同“打家劫舍”。
打家贼[ dǎ jiā zéi ]
打家劫舍的盗贼。
打价[ dǎ jià ]
还价(多用于否定式):不~儿。
打架[ dǎ jià ]
互相争执殴打:有话好说,不能~。
打尖[ dǎ jiān ]
1.(动)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打过尖后再赶路。2.(动)掐去棉花、番茄等植株的尖儿。
打裥[ dǎ jiǎn ]
方言。做服装时在需要有伸缩处作折迭而缝合其一端。
打江山[ dǎ jiāng shān ]
通过斗争取得天下。
打浆[ dǎ jiāng ]
造纸的主要生产工序。纸浆放在打浆设备中进行机械搅拌处理,使纸浆纤维分散开,均匀地悬浮在水里。
打讲[ dǎ jiǎng ]
方言。说;谈。
打降[ dǎ jiàng ]
1.以武力降服对方。清 郝懿行《证俗文》卷六:“俗谓手搏械鬭为打降。降,下也,打之使降服也。方语不同,字音遂变。或读为打架,盖降声之转也。”清 林则徐《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况夷人酗酒打降,习以为常。”《荡寇志》第一一二回:“一味使酒逞性,行凶打降,所以他的旧交,无一人不厌恶他。”2.犹打行。明 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凡天罡地煞,打降把棍之类,访其首恶重治。”清 顾公燮《清夏闲记摘钞·打降》:“康熙 年间,男子联姻,如贫不能娶者,邀同原媒,纠集打降,径入女家抢亲,其女必壻亲扶上轿,仍以鼓乐迎归成亲。又訐讼者两造各有生员具公呈,听审之日,又各有打降保护,故曰‘打降’之‘降’乃‘行’,非‘降’也。善拳勇者为首,少年无赖属其部下,闻呼即至,如开行一般,故谓之打行。今则功令森严,此风不兴矣。”参见“打行”。
打交[ dǎ jiāo ]
见“打交道”。
打交待[ dǎ jiāo dài ]
打交道。
打交道[ dǎ jiāo dao ]
交际;来往;联系:我没跟他打过交道。他成年累月和牲口~,养牲口的经验很丰富。
打交对[ dǎ jiāo duì ]
打交道。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徵·市肆》:“北京 有一种买卖叫作挂货铺,所卖的货物,就是居家所用的七零八碎……这行买卖,向跟当铺打交对。”
打脚[ dǎ jiǎo ]
方言。因鞋不合适,走路时脚被挤磨而疼痛或受伤。
打搅[ dǎ jiǎo ]
1.扰乱:人家正在看书,别去~。2.婉辞,指受招待:~您了,明儿见吧!
打醮[ dǎ jiào ]
道士设坛念经做法 事。醮(jiào)。
打揭[ dǎ jiē ]
以双六为戏具的一种博戏。
打劫[ dǎ jié ]
抢夺(财物):趁火~。
打结[ dǎ jié ]
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2.同“打劫”。
打截[ dǎ jié ]
抢劫。
打金枝[ dǎ jīn zhī ]
戏曲传统剧目。叙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寿辰,众子婿前来拜寿。三子郭暧之妻升平公主自恃尊贵不至,郭暧回府怒打公主。公主向唐皇哭诉,郭子仪也绑子上殿请罪,唐皇反劝解小夫妻和好。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或名《满床笏》、《福寿山》等。
打觔斗[ dǎ jīn dòu ]
见"打筋斗"。
打筋斗[ dǎ jīn dǒu ]
1.见“打筋斗”。2.亦作“打觔斗”。翻跟斗。宋 朱熹《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只么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负百年身。”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某正在空地上学打觔斗,有父亲呼唤,须索走一遭去。”
打紧[ dǎ jǐn ]
要紧(多用于否定式):缺你一个也不~。
打噤[ ǎ jìn ]
发抖。
打酒坐[ dǎ jiǔ zuò ]
宋 代妓女至筵席前歌唱,向客人讨取些小钱物之称。
打酒座[ dǎ jiǔ zuò ]
见“打酒坐”。
打救[ dǎ jiù ]
拯救;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