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风凉[ fēng liáng ]
有风而凉爽:大家坐在~的地方休息。
风凉话[ fēng liáng huà ]
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说~。
风凉人[ fēng liáng rén ]
谓与事无关的人。
风量[ fēng liàng ]
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通量,用于表明鼓风机或通风设备的能力,计算单位是每秒立方米。
风烈[ fēng liè ]
1.风猛烈。《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鉦鼓大作,虎士电怒,风烈火扬,城摧众陷。”2.风教德业。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齐王 ﹞问 楚 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餘论也。”宋 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 钦之 ﹞知 和州,声振天下。呜呼!得非承其祖之风烈邪!”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书后又一纸》:“后代有 齐国,亦无一达人。惟 田横 之卒,五百人从之,斯不愧祖宗风烈。”3.风操;风范。《新唐书·张九龄传》:“建中 元年,德宗 贤其风烈,復赠司徒。”宋 洪迈《容斋三笔·张咏传》:“公风烈如此,而不至於宰相,然有 忠定 之才,而无宰相之位,於公何损?”明 李东阳《裕远庵记》:“盖是墓也,有节妇之风烈,封君之矩范。”清 戴名世《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翟义、李敬业 ﹞身虽已残,家虽已破,甘心屠刳而不悔,而其风烈犹有以耸动英雄豪杰之心。”4.犹风尚。《隋书·地理志中》:“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先王之制作,古人之风烈,悉入 金 营。”章炳麟《复仇是非论》:“吾土 孔子 为圣之时,后生染其风烈,虽奋力抵拒者,只排其阶级礼教之谈。”
风鬣[ fēng liè ]
马的鬣毛随风蓬松状。借指骏马。
风铃[ fēng líng ]
佛殿、宝塔等檐下悬挂的铃,风吹时摇动发出声音。
风陵[ fēng líng ]
地名。亦名“风陵堆”。在 山西省 永济县 南。传说谓因有 风后 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 女娲 之陵。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关 之直北,隔 河 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 河 阳,世谓之 风陵。”《新唐书·五行志二》:“天宝 十一载六月,虢州 閺乡 黄河 中 女媧 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 乾元 二年六月乙未夜,濒 河 人闻有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下有巨石,上有双柳,各长丈餘,时号 风陵堆。”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不见 风陵 之堆高突兀,没入 河 中寻復出,天迴地转无多日。”
风陵堆[ fēng líng duī ]
见“风陵”。
风翎[ fēng líng ]
指禽鸟的羽翼。
风舲[ fēng líng ]
乘风行驶的游船。
风领[ fēng lǐng ]
宽大的毛皮围脖。
风令[ fēng lìng ]
谓政令正确。旧时以风为天地之号令,能动物通气,故为之比。
风流[ fēng liú ]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倜傥。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韵事。4.轻浮放荡:~女人。
风流才子[ fēng liú cái zǐ ]
旧指洒脱不拘,富有才学的人。
风流调法[ fēng liú diào fǎ ]
谓调情的手法。
风流跌宕[ fēng liú diē dàng ]
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风流千古[ fēng liú qiān gǔ ]
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
风流人[ fēng liú rén ]
指超凡脱俗而好风雅的人。《晋书·外戚传·王濛》:“简文帝 之为 会稽王 也,尝与 孙绰 商略诸风流人,绰 言曰:‘刘惔 清蔚简令,王濛 温润恬和。’”宋 苏轼《和陶<饮酒>》之三:“江 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风流人物[ fēng liú rén wù ]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风流儒雅[ fēng liú rú yǎ ]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风流事过[ fēng liú shì guò ]
轻微的过失。《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自此懷恨 董縣丞,尋兩件風流事過,參與上司,罷官而去。”
风流体[ fēng liú tǐ ]
指 元 明 时代嘲戏风流、警戒冶荡的作品。
风流倜傥[ fēng liú tì tǎng ]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风流潇洒[ fēng liú xiāo sǎ ]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风流雨散[ fēng liú yǔ sàn ]
见“風流雲散”。
风流云散[ fēng liú yún sàn ]
像风一样 流动,如云一样散开。比喻原来在一起的人四下离散。汉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风流酝藉[ fēng liú yùn jiè ]
见“風流藴藉”。
风流缊藉[ fēng liú wēn jiè ]
见“風流藴藉”。
风流韵事[ fēng liú yùn shì ]
指吟诗、作画、下棋、弹琴等风雅而有情趣的事。也指男女间的私情。
风流藴藉[ fēng liú yùn jiè ]
1.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北齐书·王昕传》:“昕 母 清河 崔氏,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藴藉,世號‘王 氏九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少年風流藴藉,遂與 吴 大相爱悦。”清 汪琬《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公墓碑》:“蓋百餘年來,吴 士大夫以風流藴藉稱者,首推 吴文定、王文恪 兩公。”亦作“風流醖藉”。《隋书·儒林传·元善》:“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風流醖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由是爲後進所歸。”清 沈谦《填词杂说·张世文词警策》:“張世文《新草池塘》、《紫燕雙飛》二首,風流醖藉,不減 周 秦。”2.亦作“風流緼藉”。指诗文的意趣飘逸而含蓄。宋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王荆公 長短句不多,合繩墨處自雍容奇特。晏元獻公、歐陽文忠公,風流緼藉,一時莫及,而温潤秀潔,亦無其比。”
风流债[ fēng liú zhài ]
犹情债。指男女私情产生的纠葛。
风流阵[ fēng liú zhèn ]
1.唐代宫廷中的一种游戏。2.形容男女情事。《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纵横惯使风流阵,那管妆头堕玉釵。”
风流子[ fēng liú zǐ ]
原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四字,仄韵。见《花间集》。双调又名《内家娇》,一百十字,平韵。见《片玉词》。
风流罪[ fēng liú zuì ]
1.因风雅之事而犯的过失。2.因男女私情而引起的过错。
风流罪犯[ fēng liú zuì fàn ]
细小的过失。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兒風流罪犯尋些箇,吊着脚腕又不敢將脚尖那。”
风流罪过[ fēng liú zuì guò ]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风流座[ fēng liú zuò ]
犹风月场。
风龙阵[ fēng lóng zhèn ]
龙卷风。
风露[ fēng lù ]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唐 王昌龄《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郁达夫《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风垆[ fēng lú ]
即风炉。
风炉[ fēng lú ]
1.一种小型的炉子。古代多用于煮茶烫酒等。 唐 陆羽 《茶经·器》:“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一本作“ 风罏 ”。 唐 岑参 《晚过磐石寺礼郑和尚》诗:“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宋 陆游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诗之二:“旋置风炉清樾下,它年奇事记三人。”《红楼梦》第三八回:“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边另有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2.今泛指炊事用的炉子。 茅盾 《归途杂拾·“韩江船”》:“每天负担过重的,却是船上的那两只小小的行灶。其实只是大些的风炉。”
风路[ fēng lù ]
1.风的通道。2.消息;线索。
风律[ fēng lǜ ]
1.指音律。亦比喻风教律令。《管子·宙合》:“君失音则风律必流,流则乱败。”三国 魏 曹丕《答繁钦书》:“然后修容饰粧,改曲变度,斯可谓声协鐘石,气应风律。”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余闻风律不同,视五土之宜,以分其刚柔、侈敛。”2.古代的一种占卜的方法。《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昔 京房 虽善卜及风律之占,卒不免祸,而 輅 自知四十八当亡,可谓明哲相殊。”参见“风角”。
风挛[ fēng luán ]
由风湿引起的手足挛屈病症。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长沙 太守 滕永文,先颇精进,时在 洛阳,两脚风挛经年。”
风銮[ fēng luán ]
即风铃。
风略[ fēng lüè ]
风纪与方略。
风轮[ fēng lún ]
1.寺观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物,靠风力转动发声。2.指天体。3.佛教语。“四轮”(金轮、水轮、风轮、空轮)之一。参见“四轮”。4.古代夏天取凉用的机械装置。5.纸扎成的轮状玩具,风吹能转动。
风论[ fēng lùn ]
犹舆论。《晋书·刘颂传》:“凡举过弹违,将以肃风论而整世教,今举小过,清议益穨。”
风马[ fēng mǎ ]
1.指疾驰如风的马。《汉书·礼乐志》:“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园陵动色,跃在藻之泉鱼;弓剑皆鸣,汗铸金之风马。”2.指风。3.挂在檐间的铁马。风吹相击发声。4.犹言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