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赤绶[ chì shòu ]
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
赤书[ chì shū ]
道教经书。
赤菽[ chì shū ]
即赤小豆。
赤熟[ chì shú ]
北齐 时民间私铸钱名。
赤霜袍[ chì shuāng páo ]
传说中神仙穿的长袍。
赤水[ chì shuǐ ]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水名。
赤松[ chì sōng ]
1.即 赤松子 。《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赤松子[ chì sōng zǐ ]
1.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司马贞 索隐引《列仙传》:“神农 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崑崙山 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高诱 注:“赤诵子,上谷 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赤松子,帝嚳 师。”宋 罗泌《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赤松子 者,炎帝 之诸侯也,既耄,移老 襄城,家于石室……《神仙传》云:‘赤松子 者,服水玉,神农 时为雨师,教 神农 入火……而《列仙传》有 赤松子舆 者,在 黄帝 时啖百草华,不穀,至 尧 时为木工,故传谓 帝俈 师之。又云 尧 师之。而道亦有 黄帝 问 赤松子《中戒》等经,此 张良 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明 何景明《张良》诗:“一遇 黄石公,还从 赤松子。”2.相传为 晋 代得道成仙的 皇初平。据 晋 葛洪《神仙传》载:丹溪 人 皇初平 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初平 叱白石成羊数万头。初起 乃弃家从 初平 学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復还去。初平 改字为 赤松子,初起 改字为 鲁班”。宋 张淏《云谷杂记》卷二引作“黄初平”,并云:“今 婺州 金华山 赤松观 乃其飞昇之地。”宋 罗泌《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酈氏《水经》亦谓 赤松子 游 金华山,自烧而化……乃 皇初平 尔,初平 亦 赤松子 也。”
赤松子舆[ chì sōng zǐ yú ]
见“赤松子”。
赤诵[ chì sòng ]
见“赤松”。
赤诵子[ chì sòng zǐ ]
见“赤松子”。
赤苏[ chì sū ]
紫苏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苏》。
赤棠[ chì táng ]
一种野生的梨树,果实赤色。又名杜、杜梨、甘棠或棠梨。
赤绦[ chì tāo ]
红色丝绦。
赤藤[ chì téng ]
又名红藤。产南方山中,皮赤色,古代用以作杖。煮汁服之,可驱虫利便。
赤缇[ chì tí ]
浅红色。
赤体[ chì tǐ ]
光身,不穿衣服。
赤体上阵[ chì tǐ shàng zhèn ]
不穿盔甲,裸露上身出阵交战。事本《三国演义》第五九回:“許褚 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來與 馬超 决戰。”后比喻不顾一切、猛打猛冲的作风。鲁迅《华盖集续编·空谈》:“许褚 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
赤天[ chì tiān ]
1.指南方之天。旧谓九天之一。2.白天。
赤条精光[ chì tiáo jīng guāng ]
光身。比喻空无所有。
赤条条[ chì tiáo tiáo ]
状态词。形容光着身体,一丝不挂,毫无遮掩。
赤铁[ chì tiě ]
1.烧红的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冢室悍甚,日以鞭箠从事,輒以赤铁烙胸乳。”2.指血与铁,比喻暴力。清 秋瑾《宝剑歌》:“千金市得寳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参见“赤铁主义”。
赤铁矿[ chì tiě kuàng ]
一种铁矿,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土红色,带磁性。除用来炼铁外,还可做颜料和研磨材料。
赤铁主义[ chì tiě zhǔ yì ]
旧指用暴力进行政治斗争的主张。
赤亭[ chì tíng ]
1.古地名。2.古地名。在今浙江富春江边。
赤铜[ chì tóng ]
1.指纯铜。也称红铜、紫铜。2.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其色如火,质极坚,以铸刀剑,锋利无比。
赤统[ chì tǒng ]
汉 代儒者创为三统说,谓 周 朝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以赤色为上色,称赤统。
赤土[ chì tǔ ]
焙烧过的粘土。
赤土国[ chì tǔ guó ]
古国名。《隋书·赤土国传》:“赤土国,扶南 之别种也。在 南海 中,水行百餘日而达所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亦简称“赤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帝募能通絶域者,屯田主事 常骏 等请使 赤土。”
赤兔[ chì tù ]
1.亦作“赤菟”。骏马名。2.泛指良马。3.古代视为瑞征的红毛兔。
赤菟[ chì tù ]
见“赤兔”。
赤瓦不剌[ chì wǎ bù là ]
见“赤瓦不剌海”。
赤瓦不剌海[ chì wǎ bù là hǎi ]
女真语音译词。詈词。犹言该打的,该死的。
赤丸[ chì wán ]
1.红色弹丸。《汉书·尹赏传》:“长安 中姦猾浸多,閭里少年羣辈杀吏,受賕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用为奸猾不法之典实。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三四:“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讎。”2.借指盗贼。唐 陈子昂《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黄图虽寧,赤丸未乂。”明 顾梦麟《盗警诗和陈确庵》:“此生不死百事错,烧煮何妨到琴鹤。举世从知付倒颠,赤丸不怍青氊怍。”3.汉 代举行驱逐疫鬼仪式时所用。《后汉书·礼仪志中》“皆赤幘皁製,执大鼗”刘昭 注引 汉 卫宏《汉旧仪》:“方相帅百隶及童子,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穀播洒之。”
赤网[ chì wǎng ]
菟丝子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菟丝子》。
赤帷[ chì wéi ]
1.赤色帷帐。2.古代帝王特派的使节乘赤帷车,后以“赤帷”表示委以重命。
赤炜[ chì wěi ]
1.古代五行说指南方赤色盛阳之气的光华。《汉书·王莽传中》:“南岳太傅典致时奥,赤煒颂平,考声以律。”2.赤色与火、夏天相配,因亦引申指夏天。宋 林景熙《会严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斋道旧有作》诗:“市槐梦忽醒,乔柯落风雨。何人斧为薪,遗根尚依土。缅怀赤煒初,鬱若翠蛟舞。”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乙卯春,柴 读书 孤山,余寄札云:‘秋将至矣,颇欲掩帷……’柴 答云:‘赤煒未来,青春可爱。’”
赤卫队[ chì wèi duì ]
即赤卫军。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二:“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 韩静霆 《战士爱北京》诗:“它就是赤卫队手中的火把呀!”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支队政委》:“我正带着一支赤卫队在赤白交界的地方活动。”参见“ 赤卫军 ”。
赤卫军[ chì wèi jūn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贺敬之《回延安》诗:“赤卫军……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一:“少先队来赤卫军,净是些十八九的年轻人。”
赤位[ chì wèi ]
指南方。
赤尉[ chì wèi ]
指京师所治县的县尉。
赤文[ chì wén ]
红色图象。古代谶纬家谓帝王受命的祥瑞。
赤乌[ chì wū ]
1.古代传说中的瑞鸟。《吕氏春秋·有始》:“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尚书大传》卷二:“武王 伐 紂,观兵於 孟津,有火流於王屋,化为赤乌,三足。”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2.金乌。亦代指太阳。《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吴 薛综《赤乌颂》:“赫赫赤乌,惟日之精。”唐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到了那赤乌当午的时候,一轮火伞当空,无半点云翳。”清 赵翼《毒暑》诗:“毒暑今年甚,当空煽赤乌。”参见“金乌”。3.古氏族名。《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甲戌,至于 赤乌 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天子使 祭父 受之,曰:赤乌氏 先出自 周 宗。”清 龚自珍《反祈招序》:“夫 瑶池 有白云之乡,赤乌 为美人之地。”
赤瑕[ chì xiá ]
赤色的玉。
赤夏[ chì xià ]
炎夏,盛夏。
赤闲白闲[ chì xián bái xián ]
指非常空闲,无所事事。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每日家赤闲白闲,虎躯慵懒。”
赤县神州[ chì xiàn shén zhōu ]
中国的别称。
赤祥[ chì xiáng ]
古代五行家指兵火干旱等灾变的征兆。《尚书大传》卷二:“时则有赤眚、赤祥,维水沴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后汉书·五行志二》:“桓帝 建和 三年秋七月,北地 廉 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其后 梁氏 诛灭。”《宋书·五行志三》:“晋愍帝 建兴 四年十二月丙寅,丞相府斩督运令使 淳于伯,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此赤祥也……及有此变,司直弹劾众官,元帝 又无所问,於是频旱三年。”
赤象[ chì xiàng ]
大象。
赤小[ chì xiǎo ]
见“赤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