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垛充[ duǒ chōng ]
亦作“垜充”。谓以垛兵法补充士卒。
垛堞[ duǒ dié ]
垛口。
垛积[ duǒ jī ]
亦作“垜积”。堆积,积累。
垛集[ duǒ jí ]
亦作“垜集”。谓以垛兵法征兵。
垛口[ duǒ kǒu [ duò kǒu ]]
[ duǒ kǒu ]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 duò kǒu ]指曲艺演员将好几句押韵的唱词一句紧接一句地唱出来。
垛募[ duǒ mù ]
亦作“垜募”。谓垛兵和募兵。
垛业[ duǒ yè ]
方言。造孽。
垛子[ duǒ zi [ duò zi ]]
[ duǒ zi ]墙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门~。城~。[ duò zi ]整齐地堆成的堆:麦秸~。
埵防[ duǒ fáng ]
堤防。
埵堁[ duǒ kè ]
亦作“埵块”。土堆,土块。
埵块[ duǒ kuài ]
见“埵堁”。
趓楼[ duǒ lóu ]
门侧小楼。
躲避[ duǒ bì ]
1.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这几天他好像有意~我。2.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风雨。不应该~困难。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duǒ de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 ]
谓纵然一时躲避,但终究不能根本脱身。
躲躲闪闪[ duǒ duo shǎn shǎn ]
状态词。指有意掩饰或避开事实真相:你谈问题要和盘托出,不要~。
躲风[ duǒ fēng ]
避开风头。
躲猾儿[ duǒ huá ér ]
犹躲懒。
躲懒[ duǒ lǎn ]
逃避工作或劳动;偷懒:做任何事都不能~。
躲猫猫[ duǒ māo māo ]
捉迷藏。
躲匿[ duǒ nì ]
隐藏。
躲婆石[ duǒ pó shí ]
相传 晋 代大书法家 王羲之 为 蕺山 老姥书扇,此姥既得厚值,数来求书,羲之 厌苦,避于 戒珠寺 山石后,因名其石为“躲婆石”。见 明 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躲让[ duǒ ràng ]
躲闪;让开:一辆救护车急驰而来,人们纷纷往两边~。
躲煞[ duǒ shà ]
旧俗以人初死之鬼魂为煞,举家出门躲避,谓之“躲煞”。
躲闪[ duǒ shǎn ]
迅速使身体避开:小王~不及,和他撞了个满怀。
躲头避懒[ duǒ tóu bì lǎn ]
犹偷懒。
躲卸[ duǒ xiè ]
躲避推卸。
躲灾[ duǒ zāi ]
躲避灾难。
躲债[ duǒ zhài ]
欠债人因无钱还债,避开跟债主见面。
躲账[ duǒ zhàng ]
犹避债。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账了。”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九章:“不行。我想过了,蜡坊好些个人,撂开别人自己去躲账,咋能行?”
躲子[ duǒ zǐ ]
垛子。指箭靶。躲,用同“垛”。
亸避[ duǒ bì ]
1.躲避。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戊集·圆社市语》:“把金银锭打旋起,花星临照我,怎嚲避?”2.軃避:避开;回避。《五灯会元·临济宗·兴化存奖禅师》:“昨日赴箇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軃避得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个一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軃避不得。”明 吕坤《好人歌》:“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亸剥[ duǒ bāo ]
指摘。
亸翠[ duǒ cuì ]
下垂的翠叶。
亸鞚[ duǒ kòng ]
松弛马勒。
亸懒[ duǒ lǎn ]
偷懒。
亸免[ duǒ miǎn ]
1.躲避,避免。2.軃免:躲免;逃避。軃,用同“躲”。
亸神[ duǒ shén ]
方言。指轻薄少年。郭沫若《黑猫》七:“不打牌不吃酒的时候便是看京戏,学做 成都 的所谓‘軃神’,总是要坐在戏场中的第一排,对于自己所捧的旦角怪声叫好。”巴金《家》二五:“刚才我到学堂来,一路上被一些学生同流氓、軃神跟着。”原注:“軃神,即一些专门调戏妇女的年轻人。”徐复《方言溯源·軃神》:“蜀 人谓流薄不务正业者为軃神,音托何切。軃字亦后出俗体,其本字当由耽来。耽,《玉篇》变体作躭,涉隶书相似而讹。自耽变体为躭,而 蜀 人又别造声近之軃字为之。”
亸委[ duǒ wěi ]
盘曲下垂貌。
剁搭[ duò dā ]
顿足,用力践踏。
剁斧石[ duò fǔ shí ]
一种人造石料,制作过程是用石屑、石粉、水泥等加水拌和,抹在建筑物的表面,半凝固后,用斧子剁出像经过细凿的石头那样的纹理。也叫剁假石或斩假石。
陊剥[ duò bāo ]
破败剥蚀。
陊坏[ duò huài ]
堕坏,毁坏。
陊泐[ duò lè ]
倒塌破碎。
陊落[ duò luò ]
坠落。
柮枂[ duò wò ]
柱端木,即斗栱之类的木构件。
堕成[ duò chéng ]
谓废弃成法。
堕城[ duò chéng ]
毁城。
堕弛[ duò chí ]
废弛。《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及 安 史 乱后,法度堕弛,大臣将帅竞治第舍,各穷其力而后止,时人谓之木妖。”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自 祥符 以来,万事堕弛。”
堕怠[ duò dài ]
亦作“墯怠”。怠慢;懒惰。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常效贡职,不敢墯怠。”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今,熟食徧列,殽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
堕地[ duò dì ]
落地。指出生。唐 杜甫《锦树行》:“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宋 辛弃疾《水龙吟》词:“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素娥、秋鸿 来自 岐山,竝为 可覲 述 仲仙 所产之女名 緑婴,以堕地时有緑鸚鵡适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