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赤小豆[ chì xiǎo dòu ]
赤豆。
赤心[ chì xīn ]
红心。比喻真诚,忠贞:~待人。~报国。
赤心报国[ chì xīn bào guó ]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赤心奉国[ chì xīn fèng guó ]
见“赤心報國”。
赤焮[ chì xìn ]
红肿灼热。
赤星[ chì xīng ]
1.星名。即角宿一。或称灵星,亦指祷祀灵星的祠坛。2.指烈焰上腾时的火星。
赤须子[ chì xū zǐ ]
传说中的神仙名。汉 刘向《列仙传·赤须子》:“赤须子,丰 人也。丰 中传世见之,云 秦穆公 时主鱼吏也。数道 丰 界灾害水旱,十不失一……好食松实、天门冬、石脂。齿落更生,髮墯再出。服霞絶后,遂去 吴山 下十餘年,莫知所之。”亦简称“赤须”。《文选·左思<吴都赋>》:“桂父 练形而易色,赤须 蝉蜕而附丽。”李善 注:“言此人等仙,如蝉之脱壳。”
赤煦煦[ chì xù xù ]
绯红貌。
赤轩[ chì xuān ]
古代帝王殿堂前的平台。
赤纁[ chì xūn ]
大红色。
赤鸦[ chì yā ]
指太阳。
赤炎[ chì yán ]
红色火焰。
赤盐[ chì yán ]
1.赤色的盐。古代方士炼黄金的原料。2.赤色的盐。古代西域等地出产的一种食盐。
赤眼[ chì yǎn ]
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俗称红眼。
赤雁[ chì yàn ]
见“赤鴈”。
赤鴈[ chì yàn ]
亦作“赤雁”。赤色之雁,古代以为瑞鸟。
赤杨[ chì yáng ]
1.指 洪秀全 和 杨秀清,暗喻 太平天囯。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 乃誉 ﹞值 赤 杨 之乱,弃儒而贾,於贸易之暇,攻书画篆刻及诗古文辞。”旧称国家大乱为“红羊劫”,“红羊”与“洪杨”同音,“红”又与“赤”同义,因以“赤杨”暗喻 太平天囯 农民起义为“红羊劫”。2.树名。晋 崔豹《古今注·草本》:“赤杨,霜降则叶赤,材理亦赤也。”明 李时珍 以为即“檉柳”。见《本草纲目·木二·柽柳》。
赤野[ chì yě ]
1.古代传说中产珠玉之地。2.指南方的原野。3.酷热干旱的田野。
赤衣[ chì yī ]
1.红色衣服。古代显贵者所穿。2.赭衣。古代罪犯所穿。因亦借指犯人。
赤衣使者[ chì yī shǐ zhě ]
见“赤卒”。
赤桋[ chì yí ]
即赤栜。
赤蚁[ chì yǐ ]
亦作“赤蛾”。传说中的赤色大蚁。
赤邑[ chì yì ]
古代指京都所治的县。
赤疫[ chì yì ]
古代迷信传说谓使人得疫病的恶鬼。
赤油[ chì yóu ]
指用红油涂过的布帛。古代常用以装饰器仗或车舆等,以示尊贵。
赤羽[ chì yǔ ]
1.赤色羽毛。2.指羽毛赤色的禽鸟。3.羽箭名。铁镞。4.赤色旗帜。
赤玉舄[ chì yù xì ]
古代传说中赤玉做成的鞋子。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先生》:“安期先生 者,琅琊 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於 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唐 李白《古风》之二十:“终留赤玉舄,东上 蓬莱 路。”
赤运[ chì yùn ]
指 汉 朝的气数。谶纬家谓 汉 以火德王,火色赤,故称。
赤帻[ chì zé ]
1.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2.借指士卒。3.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
赤仄[ chì zè ]
见“赤侧”。
赤仄钱[ chì zè qián ]
古代一种外沿为赤铜的钱币。
赤宅[ chì zhái ]
脸的别称。
赤翟[ chì zhái ]
见“赤狄”。
赤盏[ chì zhǎn ]
复姓。
赤章[ chì zhāng ]
道书有《赤松子章历》,载“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其卷二引《太真科》曰:“诸疾病,先上首状章;不愈,即上解考章;不愈,上解先亡罪謫章;不愈,上迁达章;若沉沉,上却杀收注鬼章;若顿困,上解祸恶大章。”赤章,即《赤松子章历》,后因以借指道家向天官祷告禳灾的章本。《梁书·沉约传》:“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宋 刘克庄《鹧鸪天·腹疾困睡》词:“前度看花白髮郎,平生痼疾是清狂。幸然无事污青史,省得教人奏赤章。”《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丙子,命宗师 张留孙 即行宫作醮事,奏赤章於天,凡五昼夜。”
赤诏[ chì zhào ]
尺诏。赤,通“尺”。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诏书为尺一、尺一板或尺诏。
赤支毸[ chì zhī sāi ]
见“赤支沙”。
赤支沙[ chì zhī shā ]
红色的胡须。
赤支砂[ chì zhī shā ]
见“赤支沙”。
赤埴[ chì zhí ]
红色黏土。
赤制[ chì zhì ]
谶纬家指 汉 朝的国运。
赤帜[ chì zhì ]
1.红旗。《史记·淮阴侯列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閒道萆山而望 赵 军。”元 成廷珪《送谢太守》诗:“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说岳全传》第三六回:“赤帜红旗映日光。”2.今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旗帜。柳亚子《存殁口号》之一:“神烈峰 头墓草青,湘 南赤帜正纵横。”李少石《祝董老六十大寿》诗:“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张赤帜独当先。”赵朴初《洪湖曲·吊贺龙同志》:“坚持赤帜不可夺,烈焰飞腾 湘 鄂 西。”3.比喻太阳或太阳的炎威。宋 范成大《新岭》诗:“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鉦上。”元 舒頔《金陵怀古》诗:“玉驄声断乌臺寂,赤帜阴移画省深。”元 王恽《苦热叹》诗:“炎官张火伞,屏翳 扬赤帜。”4.比喻榜样,典范。宋 岳珂《桯史·一言悟主》:“﹝ 范石湖 ﹞悟主以一言之顷,理明辞正,虽不能终格,犹足为公议立赤帜云。”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大风》三章,气笼宇宙,张千古帝王赤帜。”清 李玉《清忠谱·谱概》:“一传词坛标赤帜,千秋大节歌《白雪》。”5.比喻领袖人物或领袖地位。《宋史·司马光传》:“光 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 立 汉 赤帜,赵 卒气夺;今用 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七:“艺苑则 李怀麓、张沧洲 为赤帜。”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使 粲花主人 及今犹在,奋其全力,另製一种新词,则词坛赤帜,岂仅为 若士 一人所攫哉!”
赤彘[ chì zhì ]
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一:“汉武帝 未诞之时,景帝 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入 崇兰阁,帝觉而坐于阁上,果见赤气如烟雾,来蔽户牖,望上有丹霞蓊欎而起,乃改 崇阑阁 为 猗兰殿。”后用为帝王诞育之兆。
赤忠[ chì zhōng ]
赤胆忠心。
赤钟[ chì zhōng ]
相传 黄帝 所作五钟之一。
赤衷[ chì zhōng ]
赤诚的心意。
赤肿[ chì zhǒng ]
红肿。
朵颐[ duǒ yí ]
指鼓动腮颊嚼东西的样子:大快~(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朵云[ duǒ yún ]
《新唐书·韦陟传》:“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以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
朵子[ duǒ zǐ ]
首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