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白雨[ bái yǔ ]
1.暴雨。2.雹的别名。
白语[ bái yǔ ]
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语言。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的分支。
白玉[ bái yù ]
白色或白而微青的软玉。
白玉板[ bái yù bǎn ]
豆腐干的别名。
白玉蝉[ bái yù chán ]
莲子的别名。
白玉蟾[ bái yù chán ]
民间传说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称。清 曹寅《游仙诗和汪萝山》之二九:“笑傲人间白玉蟾,千年一住跡长淹。”
白玉墀[ bái yù chí ]
宫殿前的玉石台阶。亦借指朝堂。
白玉舩[ bái yù chuán ]
见“白玉船”。
白玉船[ bái yù chuán ]
玉制的酒杯。
白玉钩[ bái yù gōu ]
1.白玉制的帘钩。2.白玉制的带钩。3.喻指弯月。
白玉棺[ bái yù guān ]
传说 东汉 王乔 为 叶县 令,天堕玉棺于堂前,王 即沐浴盛饰卧于棺中,棺盖立阖。县人为葬于城东,土自成坟。见《后汉书》本传。后因用作成仙的典故。唐 李白《赠王汉阳》诗:“天落白玉棺,王乔 辞 叶县,一去未千年,汉阳 復相见。”
白玉管[ bái yù guǎn ]
白玉制的律管。《汉书·律历志上》“竹曰管”唐 颜师古 注:“汉章帝 时,零陵 文学 奚景 於 泠道 舜 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白玉浆[ bái yù jiāng ]
生栗汁的美称。
白玉京[ bái yù jīng ]
指天帝所居之处。
白玉莲花杯[ bái yù lián huā bēi ]
比喻妇女的手。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七:“永年(王永年)常置酒延 卞(竇卞)绘(杨绘)於私室,出其妻间坐,妻以左右手掬酒以饮,卞 绘 谓之曰白玉莲花杯。”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载此事,作“白玉莲花盏”。
白玉莲花盏[ bái yù lián huā zhǎn ]
见“白玉莲花杯”。
白玉楼[ bái yù lóu ]
传说 唐 诗人 李贺 昼见绯衣人,云“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遂卒。见 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后因以为文人逝世的典故。
白玉鸾[ bái yù luán ]
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神鸟。
白玉盘[ bái yù pán ]
1.白瓷盆的美称。2.喻指圆月。
白玉石[ bái yù shí ]
石之似玉者。指汉白玉石。
白玉堂[ bái yù táng ]
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2.指翰林院。
白玉团[ bái yù tuán ]
1.喻指白米粽。2.喻指白绣球花。
白玉微瑕[ bái yù wēi xiá ]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玉玺[ bái yù xǐ ]
白玉制的玺印。为帝王传国之宝。
白玉婴[ bái yù yīng ]
笋的美称。
白玉腴[ bái yù yú ]
酒名。宋 韩驹《偶书呈馆中旧同舍》诗之一:“去年看曝 石渠 书,内酒均颁‘白玉腴’。”
白玉轴[ bái yù zhóu ]
以白玉为饰的书画轴。
白渊[ bái yuān ]
神话中的渊名。
白元[ bái yuán ]
道教谓掌管肺的神。
白猨[ bái yuán ]
见“白猿”。
白缘[ bái yuán ]
果树名。
白鼋[ bái yuán ]
白色的大鳖。
白猿[ bái yuán ]
1.亦作“白猨”、“白蝯”。白毛的猿。2.指白猿公。
白猿公[ bái yuán gōng ]
传说古代善剑术的人。事见 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 袁公,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 则飞上树变为白猿。”唐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轢 白猿公。”亦作“白猿翁”。唐 杜牧《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学剑 白猿翁。”
白猿翁[ bái yuán wēng ]
见“白猿公”。
白蝯[ bái yuán ]
见“白猿”。
白圜[ bái huán ]
星象的一种。谓白光环绕星体。古人以为不祥之兆。
白月[ bái yuè ]
1.皎洁的月光。2.见“白分”。
白越[ bái yuè ]
细布名。《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綬,加安车駟马,白越三千端。”李贤 注:“白越,越 布。”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吴 选曹令史 刘卓,病篤,梦见一人,以白越单衫与之。”清 吴伟业《送曹秋岳以少司农迁广东左辖》诗:“五月蛮村供白越,千年仙竇访丹砂。”清 高士奇《天禄识馀·白越荃葛》:“白越、荃葛,皆细布名。《吴都赋》所谓‘焦葛升越弱於罗紈’者也。”
白云[ bái yún ]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 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 云师云名”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唐 孙逖《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胡武平 宿,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3.指《白云谣》。唐 李白《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唐 白居易《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景耀月《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白云謡”。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仁杰 赴 并州,登 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宋 岳珂《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梁瑄 不归,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清 黄遵宪《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白云篇”。5.喻归隐。晋 左思《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南朝 梁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唐 钱起《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宋 张炎《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明 徐渭《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6.特指 陈抟。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陈摶,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7.指 白云亭。参见“白云亭”。
白云苍狗[ bái yún cāng gǒu ]
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白云居[ bái yún jū ]
指仙佛住所。
白云篇[ bái yún piān ]
1.汉武帝《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2.晋隐士陶潜《和郭主簿》诗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3.南朝齐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诗中有“白云在天,龙门不见”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亲人之作。
白云亲舍[ bái yún qīn shè ]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白云人[ bái yún rén ]
指高僧。
白云省[ bái yún shěng ]
刑部的别称。
白云士[ bái yún shì ]
指道士。唐 孟郊《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山居》诗:“十年白云士,一卷紫芝书。来结 崆峒 侣,还期縹緲居。”
白云司[ bái yún sī ]
刑部的别称。相传 黄帝 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刑部属秋官,故称。亦指刑官。唐 卢中丞《送李先辈赴职郑州因献》诗:“几日赋诗秋水寺,经年起草白云司。”宋 王禹偁《送都官梁员外同年之江南转运》诗:“出职未吟红药树,转官新入白云司。”自注:“都官刑部正司。”明 王玉峰《焚香记·设宴》:“投赠愧无青玉案,追陪喜近白云司。”参见“白云”。
白云亭[ bái yún tíng ]
1.亭名。在江西省馀干县之南。2.亭名。在湖北省巴东县之西。
白云乡[ bái yún xiāng ]
《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后因以“白云乡”为仙乡。旧题 汉 伶玄《飞燕外传》:“吾老是乡矣,不能效 武皇帝(汉武帝)求白云乡也。”唐 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宋 陈师道《再和寇十一》之二:“名字不归青史笔,形容终老白云乡。”